0517网

淮安市自媒体协会主办
— 创新 协作 开放 —

积极探索 创新实践 我市构建人民满意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融媒体记者 孔雪

本报讯 全市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成率100%;12348法律服务热线每年接听群众来电约1.2万个;12348淮安法网日均服务量700次;建成的1500多个“法润民生”微信群为群众提供咨询等服务3.4万余次;“律企同行”“百群万家智慧法务”“老兵调解”等工作成为“国字头”品牌;2017年,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绩效位列全省第一……近年来,我市注重把体系建设作为增强群众法治获得感的重要路径,立足均等普惠,注重优质高效,基本形成了以市县乡村四级实体平台为主干,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法治宣传教育、公益法律服务、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四个全覆盖网络为依托,以司法行政专门力量、法律服务专业力量、社会力量三方力量协同推进的“443”公共法律服务模式,构建人民满意的普惠型、便捷型、精准型、开放型“四型”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据了解,我市聚焦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目标,已累计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市县乡(街道)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全部建成,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市1651个村(社区)全部建成司法惠民工作站,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我市积极运用智能化手段,努力完善“互联网+”法律服务新模式,进一步拓宽公共法律服务有效覆盖面,集淮安法网网站、淮安12348微信服务平台和12348热线话务平台于一体的“三网合一”智慧法务新模式全面建成。数据显示,2018年淮安法网的群众服务量占全省50%;2018年以来,12348微信服务平台共解答手机端群众咨询9700余人次,发布法律风险提示980余条。据了解,12348热线话务平台已实现“7天×24小时”全天候服务,全市12348热线月均来电达900余个,群众满意率97.8%。

为提高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我市研究制定《关于推进县乡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建设的实施意见》《淮安市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考评办法》等文件,强力推进全市公共法律服务机制建设,不断促进公共法律服务机构和人员依法、诚信、公信执业,确保服务质量。与此同时,我市大力探索研发特色服务产品,创新开展“律企同行”活动,两年来防范化解重大涉企风险1056个;持续开展“法律快车村村通”活动,做到“一个站、一个群、一顾问”;创新开展“百群万家智慧法务”“法润民生”“司法惠民城乡行”等特色活动;积极推动法律援助向低收入人群延伸,惠及全市近6000名困难群众。

我市加快发展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等专业队伍,不断增加法律服务人才总量。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律师事务所74家、律师911名、公证机构7个、公证员28名、司法鉴定所11家、司法鉴定人102名。我市创新组织群众、发动群众机制,大力培育发展司法行政领域社会组织,提升公共法律服务共建共治共享水平,全市共培育发展司法行政领域社会组织356个。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