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杜勇清 通讯员 盛杰
本报讯 今年以来,涟水县紧扣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目标导向,聚焦法律服务站点布局、智慧法务平台建设、村居法律顾问配备、社会组织孵化等四项重点,城乡同步发力,构筑公共法律服务“龙骨”。
定标准,布好“大棋局”。该县坚持城乡同下“一盘棋”理念,对照全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相关要求,从载体功能、设备配置、岗位设置、人员职责等方面入手,制定全县乡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标准,自今年7月起派出督查组进行跟踪督查,建成乡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8个。与此同时,涟水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完成提档升级并投入使用,法律援助、律师服务、矛盾调解、法治宣传、法律服务引导等功能性窗口全部到位。
建平台,打好“智慧牌”。今年起,涟水县在智慧法务建设中打出“实心拳”,全县365个村居实现“法润民生”微信群全覆盖,入群人数超过3.6万人。为保障微信群发挥实效,该县34名律师、82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及负责结对挂钩乡镇的12名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全部入群,随时为群众提供线上法律咨询服务,帮助群众化解矛盾纠纷,向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发布法律资讯。截至7月底,全县“法润民生”微信群累计发布法律资讯12000余条,解答各类法律咨询500余件次,惠及群众3000余人次。
带队伍,当好“主力军”。配强村居法律顾问,使其在村居承担起“法律保姆”作用,是涟水构筑公共法律服务“龙骨”的又一抓手。经过持续推进,该县365个村居全部配备法律顾问,包括姓名、电话、邮箱、微信等联系方式在内的法律顾问个人基本信息,通过海报形式在各村居进行公示。法律顾问挂钩村居后,每人每月到村居提供法律服务不少于1次,每季度到村居开展法治讲座不少于1场,其服务过程及事项都会被记入村居法律顾问工作台账,并由当事人、村居及乡镇司法所负责人签字。除此以外,该县司法行政系统采取制作法律服务视频资料、编写普法案例、开设普法小课堂等方式,组织专门队伍走村串户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借外力,用好“孵化器”。去年以来,涟水县加快各类司法行政社会组织的孵化步伐,先后成功孵化出“圆梦普法工作队”“帼彤维权之家”等一批司法行政社会组织,成为该县“政法惠民乡村行”等普法活动中的“新血液”。截至目前,该县18个乡镇已有12个乡镇建立基础型司法行政社会组织,南集、黄营、唐集、石湖等乡镇的基础型社会组织正在申报筹建中。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