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网

淮安市自媒体协会主办
— 创新 协作 开放 —

“我们精准地看到了 脱贫的希望”

 

  (上接A1版)

  记者在淮安农村采访,不管打开干部手机还是到农户家里,都能看到帮扶户的基本情况表,贫困原因分析、帮扶措施、进村入户签到、扶贫进程等记录清晰。

  洪荡村村主任郭从保对此感受颇深:村里有116户低收入户,帮扶人员多次入户、反复交流,根据各户特点设计脱贫方案,比如发展光伏发电和食用菌种植,或联系月嫂等职业培训。阳光扶贫”实施以来,已帮助包括洪良德在内的40多户脱贫。

  阳光服务,鱼水情深“精准为民”

  助孩子上学、帮老人看病、申请小额贷款发展脱贫项目……在淮安区“阳光扶贫”政策清单上,帮扶人的各类“工作”一目了然。

  为确保扶贫工作精准到位,淮安市纪委利用网络管理、数据集成,对帮扶措施全程监督。“我们平时工作排名靠前,可上次帮扶进展排到全市73位。”淮安市体育局局长卞玉回忆说,看到通报她立即赶往挂钩帮扶的金湖县新街社区。

  卞玉说,以前也有扶贫结对帮扶要求,但更多是看材料、听报告,逢年过节发慰问品,“扶在表面”,没有深入到一家一户。这次按要求入户建卡,看到“没法想象”的贫困,比如村民应兆国家一床被子用了20年,“四季不换”,她回去两夜没睡好,琢磨怎样帮着脱贫,之后一个月内五次到村里。

  采访中各级帮扶干部表达了类似感受:第一次下乡基本是被动的,后来有了牵挂,当处了个“穷亲戚”,考核要求一季度至少走访一次,实际上频率远高于此。“‘阳光扶贫’帮了低收入户,也带动干部改进作风,让干部和老百姓走得更近。”新街社区党总支书记潘永浩说。

  除了市体育局,新街社区的50户建卡户还得到县、镇两级干部的帮助,建起房子、增加收入、甚至找回孩子——由于家里穷,应兆国的儿子经常离家,直到有了一份体育馆救生员的工作,试用期每月2400元,家里房屋也被翻修,父子团聚。应兆国动情地告诉记者,“现在我精确地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阳光也温暖了老百姓的心。”姚晓东说,“阳光扶贫”是扶贫理念、制度、路径等全方位的创新,也是全面深化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践。据悉,江苏近日将在全省推广淮安做法。

  (本文转载自2017年06月05日《新华每日电讯》1版)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