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网

淮安市自媒体协会主办
— 创新 协作 开放 —

晚霞染红一片天

■ 融媒体记者 傅停停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今年2月,在中央文明办发布的“中国好人榜”名单中,出现了一位淮安老人的名字——杨义春。这个名字对于很多淮安人来说并不陌生,他的事迹曾被媒体多次报道。近年来,他获得39项国家级荣誉,曾三次赴京出席颁奖表彰大会。2014年9月,国家发改委研究院授予他“新中国建设功勋人物”称号,邀请他出席表彰大会暨国庆65周年庆典。2018年,他获评“新时代淮安好人”。2019年1月,他被评为“江苏好人”,1个月后又获评“中国好人”。对于这些荣誉,杨义春十分珍惜,从不因此自傲。他总是说,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和喜欢做的事。

发挥余热,退休后仍热心写作

3月22日上午,记者在清江浦区老促会办公室见到杨义春时,他正修改校对《清江浦区革命老区发展史》一书的初稿。“我今年88岁,但‘三高’一项没有,身体很好,还能再多干几年。”杨义春介绍,这本书是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准备的献礼。

这已经不是杨义春第一次编书。2005年,杨义春退休后重新编排的专著《淮安方言与普通话》出版,获得省市社科优秀成果奖,许多高校教授和语言工作者对该书给予高度评价。这本著作出版的缘由要追溯到上世纪中叶。1956年,杨义春在当时的苏北师专担任现代汉语老师。“当时为了推广普通话,我国开展方言普查工作,淮阴地区的方言普查任务落在了我肩上。”杨义春说,他利用寒暑假深入淮阴各地走村串户开展方言调查,于1960年编写出版《淮阴人学习普通话手册》,这本书为当时淮阴地区推广普通话作出了很大贡献。2000年,当时的清河区编写《清河区志》,邀请杨义春撰写《方言》章节。他把珍藏了40多年的原始调查材料拿出来,又不辞辛苦多方采集方言词汇,补充修正疑难语音,创作了30万字的《淮安方言与普通话》一书。

《无产阶级革命家轶事选编》和《历史上的今天》是杨义春编写的另外两本较有影响力的著作。1993年,退休后的杨义春欣然接受原清河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邀请,参与区关工委筹建工作。自此,杨义春把青少年教育工作看成了自己的分内事。为了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他发动全家查找资料,用时两年多,出力又出钱,创作出版以上两本书。他以这两本书为教材,深入中小学、社区、机关作报告,受教育总人数超20000人。

投身公益,甘当城市环保卫士

编书、育人,杨义春的退休生活过得十分充实,然而热心的他并没止步于此,他为自己增加了一些额外的任务,让退休生活变得更加忙碌。

2003年,杨义春住进城中社区,发现新小区的楼道、地面很多地方被贴上了小广告,很不美观。于是,他下定决心和小广告“斗争”到底。为了壮大“己方力量”,他联系和发动了社区的8名老党员。每天早晨,他都会在社区巡视一圈,一旦发现小广告便立即动手铲除。从72岁开始,这一干就是16年。

在城中社区,他还主动与社区一起开办了专门针对青少年的道德讲堂,并担任义务主讲人,一讲就是16个春秋。他在讲堂上为孩子们讲历史故事、讲名人轶事、讲传统诗词。后来,他把道德讲堂延伸到了市内多所高校,多次为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义务上党课。他所住的社区20多年来无青少年犯罪,群众都说有他一份功劳。

回报社会,为帮他人慷慨解囊

杨义春的热心和大爱,还表现在他多次为特困生、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慷慨解囊上。

杨义春并不十分富裕,但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他一点儿也不吝啬。杨义春因出版专著《淮安方言与普通话》获得省市社科优秀成果奖,得到市政府奖励1000元,他把奖金交给市关工委,指名资助家庭贫困、需要帮助的白马湖中学特困生沈长艳。

2014年,杨义春和当时的清浦区爱心服务社到市民政局清浦福利院慰问残疾人沈明慈。沈明慈喜欢写诗,杨义春就把自己创作的诗集以及收藏的词典等诗刊、书籍40余本和学习用品赠送给沈明慈,从此两人成了忘年交。

2018年6月,杨义春获评“新时代淮安好人”。在颁奖会上,他得知同为“新时代淮安好人”的陈专兰家因车祸致贫,生活十分困难。会后,他把奖金送给了陈专兰。

“我能有今天,一要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生我养我,把我养育成人;二要感谢党和政府,是他们把我教育成才。”杨义春说,知恩图报是他的为人准则,他通过做力所能及的事回报社会和家乡,来表达他对父母、党和政府的感激。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