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网

淮安市自媒体协会主办
— 创新 协作 开放 —

聚力创新 聚焦人才

 

  市委《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内容摘要

  近日,市委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有关精神,按照市“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和全市聚力创新行动大会相关部署,分别从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流动、激励、管理六个方面提出22条人才新政,统筹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突出市场主体,创优人才环境,集聚人才资源,激发人才活力,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淮安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淮安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7年6月9日

  创新人才

  引进机制

  ●大力引进领军人才

  聚焦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园区和其他重要领域,大力引进一批高层次领军型人才。

  设立“淮上英才计划”特别支持项目,对引进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顶尖人才(团队),简化程序、一事一议、特事特办。

  ●突出用人单位引才主体地位

  建立引才奖补制度,企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可通过跟奖、跟补等方式,在引才投入、租房补贴、项目资助、薪酬补贴等方面给予支持,对企事业单位人才工作成效突出的予以一定奖励。全面落实科技税收优惠政策。

  鼓励台资企业在淮设立研发中心,打造“台智”集聚高地。

  ●加快集聚特色产业人才

  建立健全人才大数据库,加强人才需求预测预警。

  围绕盐化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优势特色产业,坚持以产引才、以才促产,鼓励各类园区与高校院所共建研究院所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探索建立人才小镇,推进“人才+产业+特色小镇”融合发展。

  ●创新人才引进方式

  提高人才引进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便利化水平。

  实施“飞地”揽才,实施“名校优生”“蜜蜂引才”“凤还巢”等特色引才计划,着力提高外地学子来淮创业的成功率、淮安籍学子返淮创业的回归率、在淮高校学子就地创业的沉淀率。

  继续实行社会引才奖励制度,坚持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并举,引进高层次人才视同招商引资项目进行考核。

  ●放活人才编制管理模式

  每年拿出一定事业编制,定向招录培养一批高层次储备人才。

  探索实施人才安置政策,与我市企业签约、在企业全职工作的博士或正高职称人才,并且纳入储备培养人才范围的,可给予事业身份。对入选国家和省市重点人才项目、在淮创业失败的人才,可安置到市内相关企业工作。

  优化人才

  培养方式

  完善人才

  流动机制

  ●创新本土人才培养计划

  ●做好人才住房保障

  改进“533英才工程”等人才培养支持方式,推行以奖代补、跟奖跟补,加大本土人才培养支持力度。

  实施乡土人才培育计划,实施“淮上英才计划”乡土人才扶持项目,完善乡土人才教育培训、表彰激励和选拔使用制度。

  打破户籍、地域、身份、人事关系等制约,建立人才流动绿色通道,促进人才资源有效配置。

  加快推进宁淮人才合作,完善宁淮人才合作意见,促进人才在地区之间合理流动和协同创新。

  ●畅通人才流动渠道

  市、县区通过建设人才公寓、购买或租赁商品住房向人才出租、发放购房租房补贴等形式,多渠道解决人才阶段性居住需求。

  鼓励人才集聚的大型企事业单位、开发园区,利用自有存量土地建设人才公寓或人才特色社区。

  ●完善人才综合服务保障体系

  ●打造新型企业家人才队伍

  优化“1+15”人才服务政策,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市场化、社会化人才公共服务体系。

  整合“淮上英才卡”服务功能,开展高层次人才健康体检、休闲疗养和走访慰问。

  推行科技人才秘书制度,完善知识产权激励机制,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实施创新型企业家培育计划,培养造就一批创新型企业家。完善企业家培训制度,选树一批企业家领军人物。

  ●深化校地人才合作交流

  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推进职业(技工)院校创新发展。

  健全高技能人才多元评价体系,完善高技能人才表彰激励办法。

  ●强化技能型人才培养

  定期组织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引导高校院所、引进研发机构自主知识产权向企业转移转化。

  推动驻淮高校教师、引进研发机构人才与企业高层次人才双向兼职,打造校企合作“直通车”,推进校地互通共融。

  研究制定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决策中的容错纠错政策。加强对市以上人才项目的跟踪管理,推动相关资助资金规范使用,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推行支持创新创业容错纠错政策

  ●鼓励科研人员投身创业

  实施“淮上英才计划”青年创客项目,实施大学生企业工程师培育计划,强化青年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培训。

  推进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创新年轻人才培养模式

  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兼职创新、在职创办企业或离岗创新创业。

  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的成果转化与收益分配制度。

  鼓励企事业单位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

  完善党管

  人才格局

  ●加强党管人才工作

  健全人才

  评价体系

  大力发展人才金融,推行“人才投”“人才贷”“人才保”,完善“拨+投”“拨+贷”。继续发挥淮上英才创投资金和“苏科贷”作用,探索设立人才创新创业风险补偿资金池。

  制定科技人才知识产权、技术等无形资产认定及作价入股办法,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科技税收优惠政策套餐。

  加强人才

  激励保障

  ●加强财政金融扶持

  在市委、市政府和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由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理顺党委和政府人才工作职能部门职责,明确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人才工作任务,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进一步加强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完善人才奖励、人才荣誉制度,让人才“名利双收”。

  ●实施人才分类评价

  ●建立全面考核体系

  建立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注重凭品德、能力和业绩评价人才。加强评审专家数据库建设,建立评价责任和信誉制度。

  完善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强化行业部门抓人才工作职责,将考核结果纳入全市科学跨越发展考核体系。

  ●优化创新创业载体平台

  ●加强人才发展问题研究

  ●创新职称评定机制

  实施科技园区升级行动,积极推进各类开发园区的二次创业和创新核心区建设,实施创业载体建设行动,制定科技孵化器考核办法,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分别给予相应支持。 

  深化职称制度和职业资格改革,合理界定和下放职称评审权限。推进水平类职业资格评价市场化、社会化。放宽急需紧缺人才职业资格准入。

  定期编发人才竞争力报告和人才工作内部参考,举办全市人才发展高峰论坛、学术报告会和专题培训,努力建设全国一流、省内领先的地方人才智库。

  ■文字整理/叶列 刘发安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