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涟水县黄营镇每次召开人代会期间,与会人员总会看到一名拄着“双拐”、准时前来参会的人大代表,便会投去敬佩的目光。此人就是杨桂村村民许跃付。许跃付既是杨桂村选区选民连续选出的镇第十六届、十七届、十八届人大代表,也是身残志坚、“带头富、带领富”的“双带”先进典型,他先后荣获市、县优秀残疾人、残疾人自强模范等荣誉称号。

“单腿骑车”谱写缝纫创业佳话。出生于1965年的许跃付,初中毕业后便开始了自己的打拼生涯。骑着自行车往返于涟水县黄营镇与滨海县之间,将从黄营收购的大米用自行车运到滨海出售,再将滨海的挂面带回黄营销售,做起了小生意,积累了闯市场经验,成为村民心目中的“生意精”。结婚后第二年,小女儿才几个月,不幸降临他的头上。在自家准备翻建瓦房制作砖坯时,他的右腿不慎滑入搅拌泥浆的机器中,瞬间被搅断,落下终生残疾。原本活力四射、热情助人的青年一下子陷入了人生低谷,整整一年未出家门。这期间,他也在思考自己以后的人生:难道只能扶着双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吗?显然不能这样!他心想,只要能骑自行车,自己就能养活自己。他又燃起了生活信心。于是,许跃付开始学习骑自行车,为防止跌倒,他还在自行车后座绑上扁担。就这样,在反复锻炼下,他终于能用单腿熟练骑自行车,赢得了周围人的赞许和期待。经过深思熟虑后,在家人和亲友的资助下,他凑了1500元购进了第一批布匹,运到黄营街销售,第一次挣到了4元钱,让许跃付开心不已,他再次看到了希望。在往返周边集镇的泥土路上,不知摔倒了多少次,但他都咬牙挺过,只有汗水,没有泪水。幸运总是垂青于奋斗者。光会卖布匹还不行,许跃付和妻子沈秀菊同时拜师学裁缝、做衣服、搞缝纫培训,掌握了一手娴熟的缝纫技能,将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精,积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和身残志坚勇创业的先进典型。

凭借质量赢得帽业市场空间。许跃付在往返大江南北过程中结识了许多服装界老板,产生了扩大服装生产规模的想法,于2007年在家乡创办了富强制衣厂,带动周边50多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市场行情总是在不断变化。2008年,许跃付开始转型帽子代加工。2009年,县源通帽业的一名经理主动上门,寻求制帽外发加工合作。这合作的十多年间,许跃付一直狠抓质量,代加工期间从未有过质量问题,赢得了源通帽业的高度信任。“以质量求生存、抓管理出效益”是许跃付的“座右铭”。随着定单增多,许跃付先后在城区军民村、都市阳光小区、郑梁梅学校、大明城小区附近创办4个代加工点,带动100余名农民工就业,其中黄营籍工人占到50%以上。2021年,公司销售总额近200万元,纳税4万余元。

回馈乡邻助残扶残描绘奉献人生。作为一名残疾者,他深知残疾人心中的自卑和痛苦,心里便思考着如何更好的帮助更多残疾人念头。2017年,在县镇民政部门的支持下,他在杨桂中心村创办“残疾人之家”,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安排附近7名残疾人从事简单的手工活,经常和他们交流自己的艰辛创业故事,激励他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在残疾人之家的墙上,有序地悬挂着“扶残助残疾 有你有我”、“关爱残疾人 献出一份爱”这样一条条让人感到温暖的标语。每月发工资时,残疾工人脸上那幸福的笑容,成了许跃付最开心的时刻。看到村里哪家困难,许跃付总会伸出援助之手。镇村的公益事业,许跃付也是积极支持赞助。在许跃付的赞助下,村成立了广场舞蹈队,他给舞蹈队定制舞蹈服装、免费提供矿泉水。每到晚上,残疾人之家门口就响起了欢快的舞曲,文明之风在这里如缕缕幽香四处散发。许跃付的艰苦奋斗历程也在感染着自己的一双儿女,他们秉承了父亲的努力与执着,都通过自己的勤奋和付出,拥有了自己理想的工作和美满家庭,成为村民心目中的“幸福之家”。(严胜 朱爱琳 编辑/薛必海)
(责任编辑:凌微)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