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网

淮安市自媒体协会主办
— 创新 协作 开放 —

打造法治地方特色 加快建设法治淮安

 

  ■ 孙翱翔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战略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市委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切实加强对法治淮安建设的领导。及时制定出台了《中共淮安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实施意见》《重要举措分工方案》以及《法治淮安建设指标体系》等文件,召开政法工作会议,为法治淮安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市委姚晓东书记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于2016年元月7日专题调研法治淮安建设。市委政法委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职能,创新搭建政法队伍建设新平台,携手复旦大学共建国内首家覆盖政法系统的法学教学科研实践基地,每年在复旦大学举办一次平安法治建设培训班,邀请复旦大学教授来淮举办4场“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大大提升了政法干警的法学素养和理论功底。

  

  以获得地方立法权为契机,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开局良好。2016年5月26日,江苏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淮安市永久性绿地保护条例》,这是我市获得地方立法权后制定的首部地方法规,也是全国首部永久性绿地保护方面的地方法规,以法治“红线”严守生态“绿线”。2016年12月2日,江苏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批准《淮安市古淮河保护条例》,这是我市制定的第二部地方性法规,也同样是一部保护生态环境的法规,充分彰显了我市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打造透明法治政府。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一是法治护航改革发展更加有力。简政放权加快推进,在全国率先开展先照后证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全面推进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投资建设项目“四联合”并联审批,在全省首家公布行政权责等5张清单,成为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地级市之一。推动设立全国首家县级行政审批局——盱眙县行政审批局,行政效率大幅提升,盱眙县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成为全国样本。二是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突出监管兜底、强化市场综合监管,在全国率先探索构建以事前告知承诺、事中综合监管、事后联合惩戒为主要内容的系统化、行业化市场综合监管体系;突出资源整合、推行综合行政执法。县区工商、质监、食药监“三合一”整合全部到位,市主城区商务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稳步推进。三是以更实的举措规范行政执法。出台《淮安市行政处罚全程说理规定》《淮安市行政执法全程记录规定》《淮安市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试行)》三项制度,使规范执法有章可循;分四期对全市1700余名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四是以更高的要求加强行政复议应诉,倒逼政府依法行政。以实施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为契机,市政府与市中院召开全市行政复议与行政审判工作联席会议和行政机关首长出庭应诉工作推进会,建立行政首长出庭应诉通报制度,高规格推动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行政复议工作中实行一般案件2人、疑难复杂案件3人共同承办,重大敏感案件引进专家办案专门面向社会公开选聘两名年轻律师专职从事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全市行政机关首长行政复议率为100%、出庭应诉率为92.5%,均达省定要求。

  

  深入推进司法改革,提高司法公信力。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必须加快推进司法改革,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紧紧把握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原清河区作为全省仅有的5个改革试点县区的有利机遇,积极协调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全力支持改革试点工作,市委常委会对干部配备、人员空编、司法辅助人员不足等问题明确部门落实。全市完成首批员额制法官、检察官遴选工作,开发区检察院主任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受到最高检肯定,法院系统审判团队建设稳步推进。深化“百百千”督查项目,进一步倒逼全市广大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参与庭审和制作法律文书的司法能力。

  

  扎实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市民法治观念。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坚持以学习弘扬周恩来法治思想为引领,全面启动“七五”普法,努力打造具有淮安地方特色的法治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带动全民法律素养的提升。一是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建立普法任务清单制度,明确普法责任主体、目标任务和完成时限。二是实施“互联网+法治宣传”行动。培育新媒体平台,加大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新媒体建设和应用力度,定期制作宣传内容,实施网站同时上线、微博共同围观、微信共享转发等集中行动,落实媒体公益法治宣传制度,实施“法治宣传全屏计划”。三是深入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继续巩固法治文化建设成果,持续实施基层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示范点工程。顺利完成省考核组对第四批7个法治文化示范点的实地考核工作。累计建成20个省级、52个市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四是丰富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第十一个法治淮安宣传月、“文化科技卫生法律三下乡”“农民工学法活动周”“法润江苏·2016春风行动”“4·8司法日主题活动——志愿者在行动”“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全民法治阅读活动”“12·4国家宪法日”等各项法治宣传活动,通过“淮上普法联盟”信息发布、团队联动,进行舆论造势,发放法治宣传资料物品近10万份,深受群众好评。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努力践行法治惠民。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一是法治为民办实事工程进展顺利。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工作的部署要求,通过深入实施法治为民办实事工程,经市依法治市办甄选,共确认打造诉讼服务中心“七位一体”服务平台、实施透明放心菜市场建设工程、建立国税地税合作交互系统等36个市级机关“法治为民办实事工程”项目均取得预期成效。二是服务实体经济情况成效良好。全市政法系统积极服务实体经济,找准切入口,拿出实举措,积极服务经济发展。市委政法委组织市经信委、市工商联、市政法各部门召开政法机关服务实体经济座谈会,对重点民营企业的法律服务需求当场答疑解惑。市检察院出台《淮安市检察机关服务保障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开展“检察官咨询日”和“非公经济法律风险防控系列讲座”等活动。市司法局创新开展“律企同行”,从全市律师中筛选出100名政治觉悟高、专业素质优、沟通能力好、社会责任感强的优秀律师组成“101%服务团”,做到重大法律危机抱团服务、重点法律风险随时服务、重要涉诉企业专人服务,新华日报头版头条报道该做法,国家司法部发专刊向全国推广防控企业法律风险特色做法。

  

  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为建设法治淮安提供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障。必须大力提高政法队伍思想道德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法队伍。淮安是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的故乡,几年来,以“学习伟人周恩来,崛起江淮作表率”为引领,扎实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践行恩来精神、当好人民公仆”主题教育活动,使广大政法干警理想信念得到进一步增强,党性修养持续加强。在业务工作能力提升方面,以提高干警实战水平为目标,分层次、分类别、分岗位练兵,定期举办学习培训,提升政法干警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的能力素质。制定出台司法行政队伍三年培训规划,分类建立队伍能力要求标准体系及培训大纲,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经过几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法治淮安建设已经成效显著,并且形成了法治淮安地方特色。然而,法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必须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实现“两大目标”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和有力的法治保障。

  (作者系淮安市委党校教师)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