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网

淮安市自媒体协会主办
— 创新 协作 开放 —

因户施策 阳光扶贫 我市打通精准脱贫“最后一公里”

■融媒体记者 左文东

本报讯 在淮安区季桥镇小湾村,有一个面积达1000亩的“超日标”富硒米+溯源试点基地,这是该村打造品牌鲜食米的一项举措。记者了解到,2018年,小湾村富硒米基地水稻产量共计140吨,由市交通控股子公司淮安大米产业联盟按市场价每公斤加价一毛钱收购100吨,剩余40吨由小湾村用来推广“季桥硒米”。经初步测算,此项目每亩可增加农户收入1500元,增加村集体收入50000元,实现了农户和村集体双增收。

近年来,我市围绕打通精准脱贫最后一公里”,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关于低收入农户脱贫有关问题解释(试行)》,进一步明确脱贫标准,完善工作流程,把牢“出口关”,确保“真脱贫”。同时,落实结对帮扶全覆盖,所有市级机关副科级以上干部、各县区财政供养人员、党员干部共4.6万人与12.8万户低收入农户结对,并组织帮扶责任人按季度开展帮扶走访工作,了解低收入农户情况,填写《帮扶手册》,进行脱贫分析,制定脱贫计划,推动所有帮扶责任人深入基层帮扶走访,找准贫困“病根”,开展务实帮扶,同时通过“阳光扶贫”系统全面压实帮扶责任。对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由帮扶责任人因户制宜制定产业帮扶计划,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

我市利用“阳光扶贫”系统岗位超市、项目超市和求助平台等功能,帮助贫困户及时解决岗位、资金、项目、技能等方面问题。同时把省级财政精准扶贫资金“零钱”化为“整钱”,实施统筹带动增收项目496个,每个统筹带动增收项目由一个项目帮扶组挂钩帮扶,及时会办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项目收益全部分配给低收入农户。2018年7月,全市低保标准调高至520元,实行农村低保标准与脱贫标准衔接,低保线与扶贫线“两线合一”,逐步实现全面的社会保障兜底。落实低收入农户精准扶贫补充医疗保险政策,各县区目前共安排4400余万元、市财政每年补助550万元,为所有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投保。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