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网

主流媒体,淮安门户!
新闻线索:13401801775

充分发挥企业家作用为淮商崛起增添动力

 

  政协淮安市八届二次会议大会发言(摘要)

  乡镇优化布局势在必行

  致公党淮安市支部 徐琳

  “十九大”将乡村振兴提升到战略高度,淮安是省政府批准的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市,加快推动乡镇布局优化势在必行。

  统筹谋划抓好顶层设计。建议市委、市政府成立领导小组,组建专门办公室,对乡镇布局优化工作进行系统性研究和总体性安排。明确总体要求、总体原则、总体目标,遵循新型城镇化总体部署,按照提升产业竞争力、增强人口集聚度、做强重点中心镇、扩大对外辐射力的思路,合理调整乡镇规模和布局,大幅减少乡镇总数,适当增加街道数量,引导公共资源配置和公共财政投向,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积极稳妥抓好工作推进。充分准备,完善方案,尽快启动前期工作,全面展开布局优化方案的编制、评估、报批和实施。对干部分流安置、资产审计清查、机构编制调查、社会舆论管控等总体工作安排,以及对新设乡镇名称、行政办公地点、便民为企服务网点等方案,做到谋划深、考虑细、措施实。精心组织,分步推进,力争到2018年底完成淮安区、淮阴区、盱眙县、金湖县乡镇布局优化工作,到2019年底完成清江浦区、涟水县乡镇布局优化工作。确保在2019年底前,全部新设乡镇挂牌成立,各项政策衔接到位。

  凝聚共识化解矛盾风险。充分听取民意,广泛听取并吸收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意见,切实加强引导。严肃工作纪律,加强国有资产和财务管理。积极化解矛盾,确保整个实施过程平稳有序。

  工业强市全力打造“4+2”产业升级版

  市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 尹希海

  “4+2”产业是淮安经济发展的“脊梁骨”、“顶梁柱”,呈现体系健全、总量扩大、占比提高、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但“4+2”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性较为突出。

  抓规划强统领。结合“一区两带”重大战略规划,适时调整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加快编制特钢与装备制造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形成从冶金到装备制造的全产业链条。规划布局集成电路产业,设立专项基金,促进其发展壮大。

  抓项目强后劲。充分利用凹土、岩盐等资源优势和各类平台的载体优势,逐步形成招引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在建一批、投产一批的重大项目建设梯次推进格局。加强对项目进度跟踪督查,倒逼项目进度。

  抓基础强配套。创新模式建设危险化学品、金属表面处理、集中供热等共用平台。从市级层面统筹设立1-2个电镀厂,弥补装备制造产业配套能力不足。发挥已有企业的固废处理能力,设立新的固废处理中心。全面梳理停产闲置、低效用地的项目,建立健全土地收回、收购机制,切实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抓创新强动能。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全力推进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吸引一批产业紧缺的高精尖人才,培养“适销对路”的专业技术人才。

  抓政策强环境。研究出台招商引资工作细则,最大限度调动社会各方面招商引资积极性。创设产业发展基金,做大做优中小企业统贷、过桥资金平台。打造101%服务升级版,牢固树立凭实绩用干部的鲜明导向。

  “加减乘除”推动淮安工业绿色发展

  民建淮安市委 李相前

  淮安要在产业集聚、产业优化、技术改造、规划整合等方面,做好“加减乘除”法,推进工业经济绿色发展。

  做好“加法”,狠抓重大项目,推动产业绿色高端发展。重点发展新材料、高端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物联网、新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生物技术、能源互联网、节能型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做大做强,打造产业集群。

  做好“减法”,突出节能降耗,推动产业绿色发展。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在化工、冶金等重点行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合理控制钢铁、水泥、造纸、印染等行业发展规模。完善工业节能监测、监管体系,广泛推进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的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工业能源梯级利用、余热余压尾气综合利用。

  做好“乘法”,加强技术改造,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实施一批清洁生产改造重大项目,从源头减少汞、铅和高毒农药等高风险污染物产生;以焦化、煤化工、工业锅炉和工业炉窑为重点,积极推进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以化工、钢铁、造纸、纺织、食品发酵等高耗水行业为重点,加快高耗水行业节水改造。大力推广原料优化、梯级利用、短流程、可循环等技术,推进基础工艺绿色化,提高系统整体能效。

  做好“除法”,解决“老大难”,实现凤凰涅槃式发展。西南城区的老工业基地集聚着8家企业,尽快实施整体搬迁,并及时解决老厂区的生态环境修复,大力发展新经济新业态。

  推进生态农业大市建设打造淮安新名片

  民革淮安市委 徐冲冲

  近年来,我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生态农业发展势头持续向好。但面临的问题依然值得重视。要不断提升我市农业发展“含金量”、“含绿量”,打造淮安生态农业新名片。

  做大做强生态产业,打造苏北最大、江苏领先的生态农产品生产基地。优化生态农业布局,规划打造百万亩生态稻米产业区、城郊果蔬产业区、生态食用菌产业区和水产区。推行生态种养方式,研究制定标准化生产流程,着力打造一批效益高可复制的生态农业示范区。

  推动农业向全产业链迈进,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开展国家级、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示范基地创建工作,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储存保鲜、产地初加工、直营直销,打造农业全产业链。

  强化农村污染综合治理,打造生态绿色好环境。推广新型农药、生物农药等绿色新型农业投入品,支持畜禽粪便综合处理利用和有机肥厂建设。加强农业资源修复保护,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壮大。建立健全各类经营主体间、主体与小农户间的联结机制。

  改善要素供给模式,推进生态农业科技创新。增加生态农业科技创新投入,逐步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

  以绿色生态为导向,加大生态农业支持力度。对进行生态绿色生产造成成本增加的,进行转型补贴。深入推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壮大各类服务主体。完善农村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配套。

  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助推实体经济发展

  民进淮安市委 张智勤

  淮安现有8所高校,集聚了大量优质创新资源,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理应成为给全市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科技创新服务的主力军。

  大力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活力。鼓励本市高校成立科技服务公司,培育高校科技服务企业集群,建立高校“科技GDP”考核机制。

  完善高校科技人才培育体系,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智力。制定高校教师科技成果转化考核办法,积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完善有利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人事管理制度。

  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校企利益共赢体,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增添动力。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平台建设,支持本地高校针对市域企业特别是市中小企业需求,建立“校企合作联盟”、“校企合作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打通“最后一公里”,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发挥撬动实体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加快农民集中居住规划建设步伐

  农工党淮安市委 郑劲松

  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也是实现农业强、乡村美、农民富的现实需要。

  注重规划先行。尽快完成镇村布局规划,自然村合并整合规划,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规划。严格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整治、统一发展”的要求编制土地整治专项规划,加快建立“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和规划管理体系。

  坚持因地制宜。在推进过程中坚持“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的原则,不搞“一刀切”,不搞“千篇一律”建筑布局。利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优先向10个重点中心镇配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强重点村、特色村建设,培育特色小镇。

  强化政策保障。精确测算制定适合我市县区实际情况的政策和办法,保障农民在拆旧补偿、建新分配和土地流转收益等方面权益。围绕“人口流动”和“土地流转”的问题导向,适时采取货币补偿、异地新建、费用减免等多种方式保障农民利益。切实做好农民集中居住区人员上学、就医、环保、交通、饮用水等社会保障工作。

  精心推进实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富民强村为出发点,充分尊重百姓意愿,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富民效益最大化,全力开创淮安“新乡土时代”。

  “四个一”改革构建便捷高效公共服务体系

  市政协委员金湖县联系小组 唐凤娥

  建议在全市和各县区加快推进“四个一”改革,即一个中心管检测、一个号码管服务、一个机构管社保,一个平台管师资,全面构建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体系。

  集中资源,实现“一个中心管检测”。机构合一,对原有隶属关系不同的农口、质监、药监等检验检测机构进行全面整合,分别以市和县组建综合检验检测中心,统一承担区域内检验检测工作,变多头检测为一体化检测。业务统一,解决整合前检验检测场所“小、散、弱”问题,提高设施利用率。

  统一热线,实现“一个号码管服务”。整合热线,将目前政府热线约39个部门56条,全面纳入“12345”政府公共服务热线统一管理。创新服务,持续更新扩容“12345”热线便民服务信息库,增加残疾评估、民政救助、社保缴存、户籍变更、粮食购销、公积金缴存等便民服务内容。

  保险并轨,实现“一个机构管社保”。整合经办体系,将人社局所属的医保处、社保处、机关事业保险处、农保处和卫计委所属的合管中心等5家社保经办机构与就业处承担的失业保险经办服务职能进行整合,成立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统一负责各项社会保险业务的经办管理工作。简化经办流程,建立统一的“五险合一”社会保险经办服务大厅,提供“一站式”服务。统一基金管理,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增强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公开性和透明度。

  创新机制,实现“一个平台管师资”。健全编制管理,对各县区教师编制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完善岗位设置,实现岗位聘用和晋级在各个学段内标准统一。实施岗位竞聘,促进教师资源优质配置。

  提升产出效益促进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

  市政协委员涟水县联系小组  郑志梅

  近年来,全市乡镇工业集中区发展态势良好,在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抓实“三个突出”,促进要素集聚共兴共荣。突出规划引领,坚持一次规划,分步实施,逐年开发,严禁随意选址和盲目“圈地”上项目。突出产业集群,实行差异化的产业发展政策,根据区域特点打造优势产业,逐步形成“不重复、有个性”的特色产业。突出产业成链,围绕集中区现有支柱产业和高成长性产业,培育发展上下游产业和相近相关企业。

  划定“三条底线”,促进集中区建设见质见效。划定准入底线,对低科技含量项目或污染项目不予引进。划定质量底线,提高土地产出率。划定退出底线,解决占地不用与无地可用的矛盾。

  强化“三个推进”,促进集中区环境开放开明。行政审批一站式办理,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管理培育一百分付出,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计划,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行业领军企业。环境优化一竿子到底,为企业营造诚实守信、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

  有效处置建筑垃圾打造生态景观

  市政协委员淮安区联系小组  张叶文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迅猛发展,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建筑垃圾产生量也随之与日俱增,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难点。有效处置这些面大量广的建筑垃圾,成为我市城市管理亟待破解的重大难题。而利用建筑垃圾打造自然生态景观,已成为国内外许多城市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一种成功做法。

  利用建筑垃圾打造自然生态景观,有利于我市创建国家生态市,期待在利用建筑垃圾“堆山造景”上大胆突破,为创建生态市再造一处“靓景”。有利于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政府将更多的财力物力人力投入到建筑垃圾的有效治理上。有利于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实现垃圾处理与美化环境、做强文化旅游“三结合”,满足淮安人对“山”的期待。有利于将废旧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源,减少城市管理成本,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

  建议由市政府牵头,协调规划、建设、城管等职能部门,在全市范围科学合理布局,建设建筑垃圾综合消纳处置场所,推动利用建筑垃圾打造自然生态景观。调研中发现,淮安区新城区北部原殡仪馆三角形地块可以作为备选地块,建成后可作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为实现我市“十三五”食品药品安全保障规划、加快推进我市创成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提出以下建议:

  加强能力建设,提高监管水平。提升业务能力,增强执法能力,提高食品药品安全应急反应能力。加强队伍建设,选任一批具有专业知识、法律素养和业务专长的食药监管执法工作人员。

  争取整合试点,推进检测升级。按照“一个平台管检测”的整合思路,成立县级层面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建成以市食药检院为“干”,区域性机构为“支”的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综合体系。针对“一县一品”,重点发展特色检测。

  聚焦全程监管,紧抓风险防控。实现食品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无盲区”,种养环节实现食品生产质量可溯源,生产环节建立食品安全受权人制度和安全追溯体系,流通环节建立食品销售追溯制度等,餐饮环节实施餐饮业透明共治提升工程。

  创新监管模式,完善透明共治。通过定期联动执法、专项整治,推动透明共治体系全方位、全要素、全环节运行;实施食品生产企业嘉奖和“黑名单”制度。运用“食品安全+互联网”大数据成果。精准评价我市食品安全状况。

  加大宣传教育,强化行业自律。强化对食品生产者、经营业主、从业人员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其依法从业、守法经营意识。

  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建设

  九三学社淮安市委 吴昌新

  突出淮安大运河文化特色保护开发步伐

  民盟淮安市委 朱伊帆

  大运河淮安段是大运河全线开凿通航最早、变迁最复杂且从未中断过的河段。明清时期,淮安形成了“五大中心”,成为“运河之都”。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应利用这些资源优势,突出淮安运河文化特色,结合生态文旅水城和里运河文化长廊建设,挖掘打造亮点,建成“中国漕运文化核心展示区、江淮生态文旅经典体验区、运河保护开发综合示范区”。

  启动里运河文化长廊大闸口以西段建设。结合西南化工区搬迁,恢复直隶厂;着力打造码头“清口枢纽”世遗景区,纳入里运河文化长廊总体规划,加快保护性开发步伐。

  整治河道总督署暨清晏园周边环境,建设中国河工博物馆。恢复河道总督署暨清晏园周边天际线,搬迁清晏园内的朱慕萍烈士墓;在清晏园附近建设中国河工博物馆,展示灿烂的中国古代河工文化。

  重视加强其他世遗节点保护性开发。清江浦云昙船坞是乾隆南巡水程的起点,仿建安福舻,打造到河下、淮城的乾隆南巡旅游线路。将盘粮厅遗址作为漕运文化核心展示区的重要节点加以保护。恢复仁义坝及车盘建筑,展示古代船只盘坝技术。制定专题遗产保护利用规划,使高家堰在文旅方面发挥更大效益。盱眙县的汴河、汴河口与泗州城遗址,洪泽区的龟山与龟山运河遗址,是隋唐宋时期大运河的重要遗产点,也要积极争取挤入国家或省大运河遗产保护利用规划,加快建设进程。

  市工商业联合会 曹明拓

  近年来,随着市委、市政府“全民创业、淮商崛起”行动的深入开展,我市民营经济总体上保持着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共催生市场主体6万多户,GDP、税收、就业等方面,民营经济贡献份额不断加大。

  以新时期淮安精神为引领,加强淮商品牌塑造。淮商崛起不仅是经济实力的体现,塑造“包容创新、进取诚信”的新时期淮商文化品牌也是重要标志。要积极开展创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等活动,引导企业构建符合企业特点、具有淮安特色、富有竞争力和创新活力的企业文化,增强淮商核心竞争力。

  结合产业发展,实施“淮商名家”培育工程。结合我市“4+2”优势特色产业和县区民营经济特色产业,实施“淮商名家”培育工程,选拔培育一批优秀企业家

  调动企业家参政议政积极性,发挥企业家作用。适当增加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企业家比例,提高劳动模范、劳动奖章和“五四”青年奖章、“三八”红旗手中的优秀企业家比例。

  优化政务环境,尊重维护企业、企业家合法权益。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方面,探索利用社会力量构建非公企业法律维护机制,做实为非公企业提供法律服务的平台载体。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淮商崛起和民营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

  ■文字整理 记者 张小燕 图片/记者 管伟法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