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网

淮安市自媒体协会主办
— 创新 协作 开放 —

市抗震办强化抗震减灾工作

 

  ■记者 孔雪 通讯员 李业勇 乔兰清 

  

  

  “当前,地震短期临震预报仍是世界性难题,而建筑的抗震设防在目前的科技条件下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只要是按现行抗震标准设计、修建的房屋,就能抵御相应地震的破坏,达到‘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坏’的设防目标,最起码能够保证人的生命安全。”在市抗震办主任、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处主任从卫民看来,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是避免或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抗震防灾,责任重于泰山。警钟长鸣,质量高于一切”的责任意识,积极研究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新方法、新途径;主动探索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维护思路;强化抗震审查工作,大力加强抗震设防监管,减轻社区灾害风险,提升基层减灾能力,城乡抗震防灾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科普宣传提升防震减灾意识。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是抗震工作落到实处的关键,市抗震办不定期组织培训、讲座等,邀请国内知名专家讲解抗震设计疑难问题,分析抗震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对抗震节点构造以及有关抗震技术难题进行辅导,加大抗震防灾宣传的力度和广度。此外,该办还广泛开展抗震防灾知识宣传,通过组织编印《抗震防灾科普知识》手册、举办抗震防灾科普知识展览、运用媒体、网络手段加强宣传和普及等多种形式开展抗震防灾宣传。

  设计审查过程严把质量关。抗震设防质量管理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市抗震办积极履行职能,严格执行抗震设计专项审查制度,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切实加强抗震防灾工作,将新建工程抗震设防审查纳入基本建设审批程序,严格执行抗震设计专项审查制度。目前,市区和所属各县区抗震设计专项审查均已达到100%,抗震设防工作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与此同时,对于通过审查的在建工程,该办严把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关,联合工程质量管理部门对所有在建工程逐一进行拉网式检查,督促建设工程质量各责任主体单位严格执行建设程序和技术要求,确保抗震措施落到实处。

  建设应急避难场所提升减灾水平。近年来,作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牵头部门,市抗震办主动向上汇报,市委主要领导专门做出批示,市政府领导召开专题会议推进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此外,该办还提请市政府在全省率先出台《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淮安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维护管理办法的通知》,明确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资金投入渠道和建设、维护的责任主体,最大限度整合资源,统筹协调,实现统一规划建设,统一维护管理,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目前,我市已建成钵池山公园、母爱公园、火车北站广场等多处应急避难场所,形成相应的疏散通道系统,并对规划改造的公园、绿地等场所设置应急避难场所标志、标识。除中心城区外,金湖、洪泽、盱眙、涟水等地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也顺利开展,截至2016年底,各县区均已完成应急避难场所的专项规划,实际建成应急避难场所4个,有效避难面积51.2万平方米。

  抗震风险排查公共建筑安全能力。市抗震办通过现有重要公共建筑抗震能力普查,摸清现有建(构)筑物抗震能力底数,为抗震加固、抗震鉴定提供依据,为编制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提供基础信息,为地震应急、震后恢复重建和城市安全防范研究提供条件。此外,该办还向省争取抗震加固资金,分别用于加强对经鉴定不满足抗震要求的重大工程、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和有重大文物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建筑物、构筑物的抗震加固。

  引导资金示范推进村镇抗震工程。近年来,我市积极利用省住建厅对我市抗震加固专项资金的补贴和奖励,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原则,引导农民建造抗震性能好、抗灾能力强而又经济实用的房屋,全面提高农民自建房或者集中居住区房屋的抗震能力。目前,我市已选定清江浦区严赵村、高张村和涟水县王嘴村开展农村民居防震安全工程示范村建设试点。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