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网

淮安市自媒体协会主办
— 创新 协作 开放 —

乡村舞台

 

  老家村西,有个舞台。说是舞台,其实只是用石头砌起来的土台子。台前是片开阔地,夏日麦收时打麦用,平时闲着,村里有演出时,就当看台。

  村里有位张姓老人,子女们都在城里上班。每年老人过寿,子女就请县城的戏班来村里唱戏,于是,全村人跟着沾光。这时候,这舞台便热闹起来,一班人穿了古装,在上面咿咿呀呀地唱。观众大多是老年人,也有如我一样的孩子。老年人关注的是唱腔,是故事,我们关注的是演员身上花里胡哨的衣服,还有脸上涂着的粉,舞动的银闪闪的刀枪。那时演的一场是《穆桂英挂帅》,女演员粉面桃花,一杆梨花枪在手,英姿飒爽,真让人着迷。一场戏下来,看台下的老人唏嘘不已,今后几天,便有了谈资。

  放映电影,大都在夏天。放映队一来,村支书就在大喇叭里吆喝:老少爷们注意啦,今晚打麦场上有电影。这一吆喝不要紧,全村的小孩都沉不住气了,饭不吃就想往外跑,被母亲呵斥住,匆匆扒几口,就忙不迭地跑出去。舞台两侧树上了两根木杆,幕布就扯在中间。天暗下来,放映员开始试机,一束光打在幕布上。人群兴奋起来,有孩子将手伸进光束里,摆出各种姿势,引起轰笑。出字幕后,终于安静下来,开始沉浸在或悲或喜的剧情里。萤火虫在人群上空飞过来,飞过去。

  农闲时,一位眼盲的说书先生会不请自来。不知他是哪村的,背着单弦,拄一根拐棍,摸摸索索就来了。村西舞台上,有人扯上了电灯,摆了一张长桌,桌上放块木板。那说书先生怀抱单弦,在桌后端坐,静等台下听众聚满,他就抓起木板,“咣”地一拍:老少爷们坐好了,听我把这故事来表一表……”有说有唱,抑扬顿挫,不时比划几个动作,人们听得如痴如醉。我听过《岳飞全传》《薛家将》《三国演义》,感觉都很精彩,只有一点让我不满,咋就把曹操说得那么奸、那么坏呢,要知道,他可是我的本家啊。

  杂技团也是经常来的。一伙人挤在一个大篷车上,像电影中流浪的吉普赛人。刚到村里,他们就提着铜锣,咣咣咣地敲,沿街喊:今晚有杂耍,大家来看啦。演出地点照样是在村西舞台上。看得比较轻松的,是看耍猴的,小猴子穿着滑稽的服装,骑独轮车,人们哈哈大笑。看得惊心动魄的,是看表演吞火、吃玻璃渣子,还有吃针的,人的心提到嗓子眼上。演出一半时,有演员就会将铜锣反过来端着,围着观众边走边喊:老少爷们,初到贵地,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众人纷纷掏钱——卖艺人不容易,能帮几个算几个。

  岁月流转,那些时光,那方舞台,那台上台下的故事,已凝成一幕幕永恒的历史影像,让走出乡村多年的我,魂牵梦绕。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