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网

淮安市自媒体协会主办
— 创新 协作 开放 —

跨越26年的团聚

■ 雷 达 唐利芹 袁 刚 程 冰

时间:2019年3月25日下午5点20分;地点: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蒋集镇会馆村。满头白发的母亲张重勤搂着女儿饶德华的脖子,泣不成声,连声喊道:“我的儿啊,我的肉啊,26年啊!你都去哪了?”母亲怀里的女儿,紧紧拽着母亲的手臂,只是呜咽着,不敢撒手;兄弟姐妹团团围聚,一家人紧紧相拥在一起……26年的骨肉分离,这一刻,终于重获团圆。

(一)

亲人重逢的场景,真实地发生在眼前,谁都会为之动容。从20多岁的花样女子,到年过半百的流浪人员,这个原名饶德华的女子经历了多少我们不得而知,但谁都不曾想到200天前这个面色蜡黄、蓬头垢面、眼窝凹陷的女子,经过金湖县民政救助管理站的救助和救治,如今身着干净整洁的衣服,面色红润,神态跟换了个人一样,不仅精神状态大为好转,还找到了亲人、找到了家。

“想家吗?”“想”“都想谁?”“爸爸妈妈、弟弟妹妹,还有我的孩子。”3月25日,笔者跟随金湖县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一同驱车600多公里护送饶德华回家,一边与饶德华聊天,一边听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讲述了饶德华寻亲的故事,见证了她的漫漫回家路。

事情要追溯到2018年9月7日。这天,银涂镇派出所发现一名流浪女子,无法查清其身份,移交县救助管理站救助。初见该女子,面容憔悴、精神恍惚,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与她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谈话,问其名字、家庭住址、父母兄弟子女等情况,她支支吾吾只说自己叫“小华子”,其他什么都不知道,神志异样。本着“先救治,再救助”的原则,县救助管理站将其信息登记后随即送往淮安市新安医院进行救治。

(二)

救治期间,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一边与“小华子”保持沟通,一边为其寻找亲人。他们首先在新媒体平台“今日头条”、《淮海晚报》上刊登寻亲公告;在全国救助寻亲网、江苏救助寻人群、全国救助工作交流群、全国救助站长交流群等发布寻亲信息;请求公安部门采集DNA血样并运用人脸识别技术查找其身份,均未得到有效信息。一晃两个月过去了,经过专业治疗的“小华子”,精神状况虽已有所好转,但仍是问十句答一句。尽管如此,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仍然不厌其烦地每月多趟往返市区医院,了解她的病情治疗进展,想方设法引导她多说一点话,试图从她的只言片语中,捕捉一些有用的寻亲线索,好早日帮她找到家人。

2018年11月16日的一次探望过程中,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经耐心询问与引导,得到“小华子”提供的凭着零碎记忆片段拼凑起的有用信息:爸爸叫姚配成(谐音),妈妈叫张从青(谐音),家在“固始”杨集风电场附近,拉石头。回到站里,工作人员一边看拍的视频,一边梳理信息:“听口音有点像河南一带。”于是立即查找河南所有县名,发现河南省信阳市确实有个固始县。救助管理站站长陈晓岚立即联系到固始县救助管理站,把视频发过去请求帮助查找。过了几天,固始方面回复“查无此人”,寻亲又陷入了困局。

就在寻亲一度无法取得新的进展时,陈晓岚偶然结识了公益性寻人平台“宝贝回家”的一位网名叫民政救助木子心的志愿者,陈晓岚把所有关于“小华子”的照片、视频、梳理的寻亲信息发给他,并告知“小华子”多次提到“固始”,请他锁定河南“固始”帮助寻亲。3月14日得到该志愿者反馈过来的信息:“小华子”的寻亲信息已发到了“宝贝回家论坛”。3月17日该志愿者又发来信息,应河南固始志愿者要求,将“小华子”的语音视频拍长一点。3月18日,陈晓岚带着工作人员又去市新安医院与“小华子”沟通,发现经过六个多月的精心治疗,“小华子”明显情绪稳定,已恢复了一些记忆。在陈晓岚的耐心引导下,“小华子”说出家中兄妹五个,她是老大,家里有个弟弟叫喜子,有个妹妹叫红子,弟弟、妹妹上学的学校是“六中”。陈晓岚回到金湖后,当天就把这个视频发给志愿者民政救助木子心。3月19日下午,该志愿者发来信息:河南固始志愿者帮“小华子”找到家了。原来,“小华子”名叫饶德华,26年前离家外出打工走失,家中没有她的照片,她出来前没有办理过身份证,家人无法寻找她。由于失踪多年,派出所已将她的身份户口信息注销,这也就理清了为何一开始“查无此人”的缘故。

金湖县救助管理站与固始县救助管理站再次取得联系,进一步核实,得到的答复是“饶德华身份确认,请提前联系送返”。

至此,金湖救助管理站帮助“小华子”寻亲之路,历经200余天,虽走得曲折艰难,却终是柳暗花明。

(三)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