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网

淮安市自媒体协会主办
— 创新 协作 开放 —

弘扬“工匠精神” 塑造品质中国

 

  ■ 吴秀荣

  继“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倡导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重申“弘扬工匠精神,营造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今天,强调“弘扬工匠精神”,切中了时弊,切中了要害。中国目前没有一家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而放眼世界,日本有3146家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而这些长寿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所传承的踏实、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应当说,没有工匠精神,就不可能打造金字招牌的中国制造。

  “工匠精神”是一种传承

  珍藏故宫的艺术品、扬名中外的江南园林、散落民间的铁艺、木艺、泥塑——无不浸染着中华文明悠久的“匠文化”传统。在中华文化词典中,成语“匠心独运”诠释的就是“技进乎道”的文化源渊。工匠依靠言传身教,把精益求精、专注敬业、推陈出新的工匠精神自然传承。今天中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正在打造经济升级版。如果把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提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能力等看作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硬件”,那么广大劳动者身上的工匠精神就是必不可少的“软件”。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过程中,需要一大批具备工匠精神的劳动者挥洒汗水,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跃升,离不开大国工匠精神的坚实支撑。

  “工匠精神”是一种文化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优秀的职业道德文化,它的传承和发展契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与广泛的社会意义。事实上,“工匠精神”的发育程度,同一个社会文明的进步程度休戚相关,同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相伴而生。从精神文明来看,“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在本质上它是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同其中的“敬业”“诚信”要求高度契合的。从物质文明来看,“工匠精神”在物质文明的创造过程中可以发挥强大的精神动力及智力支持作用。无论是全聚德烤鸭还是同仁堂药材,“工匠精神”已成为企业品牌内涵的重要体现,更是企业品牌知名度、美誉度以及顾客忠诚度培育的有效途径和企业品牌资本价值增值的重要来源。中国要迎头赶上世界制造强国,成功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就必须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精神。

  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工匠、崇尚“工匠精神”的氛围,让匠人们工作有平台、创造有价值、生活有尊严、传承有底气,其实质是对劳动、知识和创造的尊重。这既是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表征。要把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工匠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中并发扬光大,使之在滋养员工精神、推动企业发展中得到验证和释放。

  弘扬工匠精神,塑造品质中国,必须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工匠、崇尚“工匠精神”的良好社会氛围。

  通过运用法律、制度等形式加强与工匠相关的知识产权、技术专利的保护工作,最大程度地保护传统工匠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要建立濒临失传的传统工匠技艺抢救制度、建立优秀民间传统技艺表彰奖励制度、建立名品优品特品甄别追究制度,重视匠人、匠艺、匠心的培养,加大对劳动技术能手、手工艺能手等特殊人才的关注和扶持力度,让社会对匠人所从事的事业充满热爱乃至敬畏。

  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工匠精神,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面建设离不开工匠精神。唯有弘扬工匠精神,让工匠精神涵养时代特质,品质中国方能阔步天下,名扬世界。

  (作者系淮安市委党校教授)

  弘扬工匠精神,塑造品质中国,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保障制度,使“工匠精神”得以延传和发扬。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