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会
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本该在自己家乡安享晚年,为了子女或是第三代,却不得不“背井离乡”来到陌生的城市定居生活;他们甘愿当起“后勤部长”,每日为儿女、孙子洗衣做饭,他们虽然享受着合家团聚的天伦之乐,但也承受着孤独和烦恼;他们内心充满矛盾,却依旧想为儿女发挥余热……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老漂族”。
城市“老漂族”不断壮大是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老年人作为弱势群体,对子女具有一定程度的生活依赖性和情感依赖性,代际居住从分离到聚合具有某种必然性。例如,当老年父母高龄、有病或者丧偶需要人照顾陪伴时,或者当有了第三代儿女家庭需要有人帮忙时,其必要性就彰显而出。
但同时,由于年事已高,“老漂族”融入城市重新社会化的过程更加艰难,因而他们面临的精神苦痛比普通人更高——脱离熟悉的生活环境后,生活、饮食、环境等难以适应,在精神和文化上陷入“孤岛”,加之难与陌生人沟通,往往导致自我封闭。此外,在众多“老漂族”中,两地分居的老夫妻也不在少数,孤独的“老漂族”普遍缺乏归属感。
在老龄社会已经到来的当下,拿什么纾解“老漂族”的困境,让他们的生活更有品质,是一道亟待全社会高度关注的考题。首先,城市社会在态度上对“老漂族”要一视同仁,不能有分别心更不能歧视。其次,要创造条件,给予其市民化待遇,以包容的胸怀欢迎外地老年人共享社会资源,无论是专门的养老资源还是一般的公共资源,特别是医疗资源的共享对“老漂族”有特殊意义。第三,要依托社区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活动,实现共融共享、文化养老。第四,“老漂族”的子女更要尽可能地留出时间挤出时间多陪陪自己的父母,尽量留意照顾父母的精神情绪波动,特别是在隔代教育问题上,尽管父母的理念可能有些落伍,但也要通过恰当的方式与其沟通。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