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网

淮安市自媒体协会主办
— 创新 协作 开放 —

生在淮扬美食间

 

  □ 方孝国

  第一次端坐餐厅,像模像样地品尝淮扬菜是在2014年10月的某天,在老淮安周总理故居附近的“紫京城”。

  那天,文友小李做东,她是地道的淮安人,不但为我们一行人备好了景点门票,做全程导游,还请我们品尝地道的淮扬菜。

  正午,待众人落座时,已是佳肴满桌,只等大快朵颐。

  人虽刚至,心却沉醉。满街的景致和美食早已在与当地文友先前交流的碎语中酿成期待,只觉得老城里满街满巷溢满浓酽的人文气息,怎能不去?何况有朋友的诚挚相邀。那天,我们既是游客,又是食客。

  红烧狮子头、软兜长鱼、水晶肉、蒲菜虾仁、平桥豆腐、清蒸刀鱼、白水鹅、水煮干丝……还有一盘盐水花生米。面对这些精细的美食,品尝时总觉似曾相识,倍感亲切,且不自觉地将其与常日里的见识联系在一起。

  母亲用小鱼小虾、萝卜条、青菜帮、红辣椒、玉米面一起做成糊状辣汤,于是,我有幸吃到天底下最接地气最朴实的美食。运气好时,还可能有死面锅围子,土灶里的柴火让那食物的上半截变得香脆可口,下半截则拖进鱼汤里,吃起来不黏不腻,有劲道。这样,咬一口锅贴,喝一口汤,细嚼慢咽,啧啧,那份原汁原味的感觉,鲜美绝伦!我知道那其实就是现今人们极为稀罕着的“小鱼锅贴”了。

  春天,从田里挑回的野葱野蒜味道浓郁,洗净,用温水焯一下,捞出沥干水分,揉烂切碎,取块豆腐拍成糊,加以适量的盐醋酱麻油,用筷子轻轻搅拌,醒一会,尝一口,嫩嫩的,那风味独特的食物吃进口中既能让人的味蕾衍生出诸多妙不可言的乐趣,又会促人静心遐思。

  香椿头,春天才会有,一年一回,捋把回家,砸几只自家散养的鸡刚生下的蛋,炒一炒,那是一年中又一份不可多得的享受。

  青菜汤是饭桌上一道不可或缺的食物,母亲做汤时总爱在里面加豆腐条,用餐结束时喝些,它的清淡会将先前胃里的油腻辛辣中和掉。“喝点汤,不上火。”母亲的劝导,在我心里记了几十年。

  母亲烧鱼时先将鱼在面粉里滚一下,然后放入油锅内文火煎烤,不住翻转,直到外表焦黄,再加入葱蒜姜末……旺火急煮,不多会,揭开锅盖,汤白汁浓,鱼肉在咕嘟咕嘟翻腾的汤汁里抖动着,香味扑鼻!

  所有这些,时鲜的材质,加上人的智慧,鲜、嫩、脆、咸、色……这些美妙的滋味令人难以忘怀。

  饥荒年月里,粮食金贵,可沟渠里的鱼虾、茭白、莲藕、芡实、茨菇、荸荠、菱角、水芹等总是应时而生,弥补不足。果腹充饥的年代,人们似乎忘记了它们本身蕴含的品质。今天,当人们不再为衣食忧虑时,记忆便会时不时地提醒人们去挖掘其中的美好,并将其发扬光大。

  想起宴席上的淮扬菜,感觉它们像是有了身价的明星,与我的生活有点距离,也令我想起寻常百姓餐桌上的家常菜,那些家常菜不正是那些明星菜们曾经的模样么?

  原来,自己一直生活在最纯粹、最原汁原味的淮扬美食间呢,好福气!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