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网

淮安市自媒体协会主办
— 创新 协作 开放 —

合力营造淮安政治生态的绿水青山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2016年10月27日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正式以党内法规指出:全党要坚持不懈努力,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去年12月22日,市委在全国率先制定政治生态评价体系,定期开展分析研判和预警提醒,推进我市政治生态建设有形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繁荣安康宜居文明的美好淮安,需要自然生态的绿水青山,更需要政治生态的绿水青山。营造良好政治生态,需要凝聚各方共识,离不开全社会共同参与。近日,市纪委分别专题召开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企业家和群众代表几个方面的座谈会,就政治生态建设谈认识、谈体会、谈建议。现将座谈会部分发言予以摘登。

  朱春梅(市人大代表、武墩镇人大主席)

  良好政治生态是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的重要条件,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重要途径。对于基层来说,政治生态就是干部的党性、作风,就是群众的认可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必须严格党内政治生活,敢于“咬耳扯袖”,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必须树立“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导向,选出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的好干部。人大机关要建立健全不称职代表退出机制。必须保持反腐高压态势,严肃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严肃查处截留克扣扶贫救助资金等“雁过拔毛”问题。必须规范权力运行,树立法治思维,在执行各项规定和政策过程中,杜绝越位、错位、缺位。

  

  潘虹(市人大代表、江苏引航律师事务所主任)

  良好的政治生态既能为“强富美高”新淮安建设提供正向条件支持,还可以从“软环境”、“软实力”角度提供强大正能量。当前,淮安正处于重要的历史发展关头,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广大干部群众对净化政治生态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并自觉地把净化政治生态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来看待、去落实。因此,必须固本培元、激浊扬清,把纪律规矩立起来、严起来,使各项纪律规矩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防止出现“破窗效应”。要继承创新,传承和发扬党内政治生活优良传统,同时立足新的实际,更好发挥党内政治生活功能作用,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李秀晴(市人大代表、淮安区季桥镇农中居委会党总支书记)

  今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是我市实现“十三五”目标的重要之年,也是我居农业产业化明显提升的决战之年。实现富民富村目标,也必须有一个好的“小生态”。作为基层村级党组织书记,要筑牢思想基础,真正明白“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发扬“纤夫”精神,开展好“零距离”优质服务,让父老乡亲不断增加“获得感”。要迎难而上,敢于担当,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发扬“店小二”精神,帮助村创业园企业不断盘大盘强,努力实现村级集体纯收入“四年翻两番”的目标。严格实行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确保民主决策,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王云生(市人大代表、农行淮安市分行城北支行主任)

  政治生态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能使我们的生活轻松、愉快、积极向上。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是我们国家、社会、个人的共同追求。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是为人民谋福利、提升人民幸福指数的重要通道,可以带动经济建设,并为经济建设提供方向保证。因此,要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拒腐防变能力。提高党员干部的修养,发挥党员干部在政治、社会生活中的标杆作用。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加强群众监督,切实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党员干部要敢担当、有正气,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带动和影响群众。

  

  孙悦(市人大代表、农工党淮安市委专职副主委)

  政治生态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反映,一个地区、部门的风气不正、对外形象不佳,往往是从党风、政风面貌反映出来的,追根溯源是政治生态出了问题。对于构建良好政治生态、完成“两聚一高”目标任务、建设好总理家乡,我们既要有必胜的信心,也要做长期的努力。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重点任务,严明党的纪律规矩是基础,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是风向标,持续抓作风反腐败是保证,领导干部勇于担当表率是引领。锻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没有捷径可走,要着重抓好政治生态建设的长效机制,健全完善教育机制、选人用人机制、责任激励机制、监督约束机制、惩处机制,彰显制度和规则的力量。

  

  陈业明(市政协委员、江苏明珠园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淮安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科学量化的政治生态评价体系,通过73个动态观测点采集信息,为领导干部、地区和部门“画像”,让政治生态建设有了抓手、落到了细处。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思想是关键,执行力是保障。中央、省市对民营经济发展非常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打造优质的政务环境,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营造安全高效的市场环境,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但受世界经济大形势影响,民营企业也面临很多困难。我们倍加期待各级党委政府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创造更优的发展环境,为深化改革、推动发展提供保障和动力。

  

  管爱花(市政协委员、淮阴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政治生态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部分是人,即政治主体;另一部分是环境,即政治环境。政治主体与政治环境之间的互动构成整个社会的政治生态。政治主体和政治环境之间互相制约,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政治生态系统。净化政治生态在当下既有必要性,又有紧迫性。净化政治生态,必须抓住“关键少数”。要从遵从人情的、“潜规则”的模式向遵从法制的、公开透明的运行规则转化。加强思想教育,养成懂规矩、守规矩的思想自觉。强化权力制约,确保公权力在正确轨道上运行,确保人民的权利得以实现。完善监督机制,加强权力制约。违纪违法行为及时曝光,增强警示作用,增强“关键少数”拒腐防变的自觉性。

  

  齐正秋(市政协委员、工商银行淮安分行工会办副主任)

  作为一名基层政协委员,我眼中的良好政治生态就是:党员干部清正廉洁、作风严实、担当有为;各级政府依法用权、发扬民主、尊重民意、善待民情,社会长治久安。党员干部要在其位,谋其政,面对矛盾和问题敢抓敢管、敢于碰硬;面对改革发展深层次矛盾问题迎难而上、攻坚克难;面对各种歪风邪气要敢于较真、敢抓敢管。要规范各级机关、领导干部的执政行为,提高干部群众法律素质,营造良好法治环境。要畅通建言献策和批评监督渠道,加强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扩大制度执行实效,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敢于挑刺、媒体能善意批评、普通市民对错误决策说“不”。

  

  夏善忠(市政协委员、淮安市银信投资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

  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就是要让身在其中的人,清清爽爽、干净干事,享受“生态福利”;就是要让置身其外的人,闻之向往、见贤思齐。政治生态不好,就会衍生“圈子文化”,歪风邪气就会变为“规则”,让人寸步难行。建成繁荣、安康、宜居、文明的淮安,不仅要自然环境山清水秀,更要政治生态山清水秀,要用良好的政治生态保证良好的自然生态。我们要以周恩来总理为楷模,加强党性修养。严格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制度,以良好的党风推动形成良好政风、民风和社会风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认真“做事”而不是“做秀”;要真正“造福一方”而不是“造势一时”。真政绩就是经济增长、改善民生,是老百姓碗里的肉,筐里的菜,就是青山绿水,白云蓝天,是路通楼高,安居乐业,这一切都是一点一滴干出来的。

  

  徐家林(省反腐倡廉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教授)

  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是对自然生态环境最直观、最朴素的描述;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是政治生态状况的集中反映。政治生态,简约而不简单,关键在党。全面从严治党,净化政治生态环境是重大取向。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这警醒我们,一个地方要实现政通人和、安定有序,就必须营造、保持绿水青山的政治生态。党员干部把对党绝对忠诚、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作为最大的政治。加强理论武装,不断提高贯彻《准则》《条例》的自觉性,做到学以立德、学以立标、学以立志,并围绕对党忠诚、敢于担当、廉洁勤政、苦干实干等鲜明主题,用行动体现态度。用人导向是政治生态的核心,要把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作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组织保证,始终严格标准、健全制度、完善政策、规范程序,并把新的标准和要求体现到干部教育、选拔、管理、监督工作中,充分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石平洋(市委党校副校长 教授)

  良好政治生态的形成和维护,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共同努力,自觉做政治生态的促进者、建设者、维护者,形成“人人是环境、个个是生态”的良好局面。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从生态的高度及时解决自身出现的各类问题,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明确党员干部在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中的重要地位。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从我做起”,防止党员干部队伍这片森林里出现“歪树”“弱树”“病树”“烂树”。讲纪律守规矩,对党忠诚老实、光明磊落,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决不能把圆滑当成熟,把附和领导当成保持一致;经常红脸出汗、咬耳扯袖,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修身齐家,以良好家风带动民风社风转变,促进政风党风改善。

  

  华学成(淮阴工学院社科处处长 教授)

  政治生态概念的提出,表明中国共产党在经过90多年建设探索之后而日趋务实。政治生态恶化的根本原因是“显规则虚置,而潜规则盛行”。只有坚持以制度治党为引领,把从严管党治党纳入党规党纪和法治的轨道,才能不断推进党内政治生态优化,解决管党治党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和关键问题。制度治党,基础是“制”、关键是“治”。要进一步推进民主制度改革,加强对领导权力的制约、监督和问责,从权力制约、监督、问责层面有效遏制主要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恃权腐败现象。进一步推进监督制度改革,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以道德为“高线”,以纪律为“底线”,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监督和保障机制。进一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让干部的选拔、任用、评估制度在阳光下运行。

  

  刘晓苏(淮阴师范学院法政学院副书记、副院长 教授)

  政治生态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和丰富的内容体系,构建政治生态评价指标体系要基于动态的视野,遵循系统性、开放性和导向性的原则,注重系统评价要素设计的科学规范。淮安的政治生态分类评价体系就是遵循了这一原则。“治国之道,务在举贤;致安之本,惟在得人。”

  选人用人腐败是污浊政治生态的源头,如同“慢性毒药”,对政治生态的破坏性是系统性和长期性的。坚持选人用人的正确导向,是净化政治生态的治本之策。优化选人用人的科学机制,需要建立基于胜任素质的选用系统,科学诊断目前的干部选用工作现状,科学设计干部胜任素质模型,创新干部选用系统,促进干部队伍选拔任用工作的良性发展,使广大干部切实成为良好政治生态的坚守者和维护者,为实现政治生态的良性循环奠定前提和基础。

  

  张长永(淮安市廉洁政治研究中心 教授)

  关于政治生态,习近平总书记有很多论述。自2014年6月以后,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逐步兴起,很多学者也对其内涵作了探索性的描述。政治生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从应用角度来说,我们不妨通俗地将其理解为政治环境。从评价的角度来说,政治生态的要素解构非常迫切。我认为,应包括经济、地理、廉洁、文化、法治、开放等六个方面。开展政治生态评价预警,将政治生态具体化、指标化和体系化,契合中央要求,可以为上级提供鲜活的实践样本,可以不断矫正党建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提高党建工作水平,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评价体系要特别关注选人用人导向和干部作风建设,更加注重第三方民调和社会参与。

  

  张玉磊(淮阴师范学院法政学院 博士)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构建一个风清气正、政通人和、干事创业的良好的政治生态,无疑具有重大意义。只有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实现党和政府的各项治理目标,这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政治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曾提醒广大干部要警惕塔西佗陷阱。要重视思想建党,加强挡风廉政教育,强化领导干部的荣辱观。加强制度治党,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建立健全重大事项决策机制、选人用人机制、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机制和领导干部监督管理机制,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

  

  陈志青(淮阴师范学院法政学院 博士)

  政治生态建设包含着深刻的哲学意蕴,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供了新视野、新方法、新思路。在政治生态系统中,各生态要素除了追求自身存在和发展之外,还必须注重系统内部各生态要素之间、内外部之间的相互依赖、良性互动和协同发展。要求我们在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时,不仅要进行良治,而且要以一种整体性、系统性、动态性的视角去加以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将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夯实党的社会基础、密切党群联系、改善党风政风民风有机联系,形成动态平衡、协同发展、良性循环的河清海晏的政治生态。

  

  江丰文(实联化工副总经理)

  良好的政治生态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对于追求经济效益的生产型企业非常重要。企业要能正常经营运作,必须要在安定的法治环境以及遵守社会各项法规制度之下投入资金设备,实现有序集聚专业人才,从而获取收益。良好的政治生态不仅树立优良的政风、促进社风民风发展,也会给企业带来稳定安全的法治条件和法治环境,要不断健全推进社会发展的法规制度,形成良性循环,造就让企业及社会各界足以信赖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

  

  赵亚东(江苏长青休闲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企业的经营环境深受政治生态的影响。凡是政治生态好的时期,政治生态好的地方,经济发展就又快又好,企业经营就蒸蒸日上;反过来,经济的运行、企业的经营又是政治生态的一个组成部分,影响着政治生态的发展。企业党组织要充分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新特点新要求,针对遇到的新问题、新矛盾,创新党内政治生活的方式方法,切实赋予问题导向和时代烙印,努力增强吸引力、感染力。要积极响应 “奋力推动开发区‘二次跨越’”的号召,组织党员团结带领职工冲锋陷阵、奋斗不止,把企业建设成重要阵地中的高地。培养造就敢担当、有作为、豁得出、冲得上的职工队伍,在“保持定力持续聚焦两大目标,抢抓机遇奋力建设美好淮安”新征程中挑重担、当先锋、作表率。

  

  徐旭(淮安大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

  一个地区的政治生态,是党委、政府治理地方的舆论导向、理念、治理机制手段等所形成的社会软环境,是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综合反映。有一个政治清明、社会公正、诚实守信的政治生态,群众才能心平气顺、心情愉悦地工作学习和生活,企业和个人的潜能和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整个社会的运行才能顺畅高效,幸福指数才能真正高,因此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是老百姓的希望和要求,是社会经济良性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刚需。要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必须弘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营造“关注实体经济,为实体经济减负排忧”的社会环境。要坚定不移地惩治腐败,惩治懒政滥权,通过体制、机制的变革创新,加强监督,让所有人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按规矩办事。

  

  严锡祥(江苏共创人造草坪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是一个地方政治、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首要环境,是人民企盼的事,不仅事关当前,而且事关长远;不仅事关地区形象,而且关系到人心向背。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必须依靠地区、政府或部门的自身力量,仅靠外部的监督是远远不够的。要抓干部队伍教育,引导、教育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顾海成(江苏正大清江制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拥有良好的政治生态,各种潜规则、各类小圈子、关系网就没有生存的土壤,正气彰显,邪气退却,想干事、能干事的人就有更大的施展空间,大家凝心聚力谋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从企业来说,意味着健康、清廉、公开、透明的新型政商关系,也意味着良好的营商环境,对于企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这一点来说,企业对良好的政治生态非常期待。从企业来说,应该遵章守纪,合法经营,不走歪门邪道,积极主动同各级政府部门沟通交流,依靠自身努力,改革创新,不断发展壮大。同时严格党内组织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及时纠正思想、行动上的问题。虚心接受群众的监督,防微杜渐,避免蚁穴溃堤。对企业内部涉及经济高危岗位人员加强法制教育,警钟长鸣,形成健康良好的企业文化。

  

  陆跃俭(江苏施塔德电梯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党支部书记)

  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关心和支持下,我公司取得很好的成绩,入库税收年年增加。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良好的政治生态。有了良好的政治生态,才能促进科学发展,领导班子才能更加富有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工作也会出现新气象、新业绩、新局面,大家也才能都把思想、心思、精力集中到发展上来,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作为企业、尤其是非公企业来说,要加强非公企业党建教育,发挥非公党员的先进性、积极性。 

  

  胡成相(淮安生态文旅区富城路办事处纪委书记、滨河社区党总支书记)

  在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中相处共事,可以让人积极向上、身心健康、心宽气顺;更是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生成的基础。一个地方良好的党风、政风、作风直接影响着一个地方的社会风气、社会道德和社会秩序。这一点在最直接面对人民群众的一线基层社区组织尤为突出。一个基层领导班子是否团结和谐;每一个党员干部能否坚守政治立场、政治纪律,尤其是能否用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的政治形象来凝聚人心、振奋民心,关乎民心相悖;关乎党和政府施政的公信度。

  

  薛梅(淮安生态文旅区福地路办事处绿地社区党总支副书记、主任)

  淮安正处在科学跨越发展的关键阶段,既面临发展机遇,又面临重大挑战,迫切需要以良好的政治生态内聚人心,外树形象,形成推动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强大合力。社区工作者直接接触基层群众,要树立“人人都是良好政治生态的构建者”理念,找准着力点,打好主动仗,做到三个“坚持”:坚持为民服务宗旨,办好服务群众的民生实事,解决民生热点难点问题,让广大群众更多地享受到发展成果。坚持民主法治建设,推进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重点抓好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建设,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坚持改进作风,着力解决干部作风建设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