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网

淮安市自媒体协会主办
— 创新 协作 开放 —

“田保姆”保丰收

 

  ■记者 左文东 通讯员 祁正

  他在活力迸发的年轻岁月,毅然放弃固定工作岗位,选择了自主创业,矢志不渝地踏上自己创业的征程,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自己的创业人生。他就是创业青年、淮阴区惠丰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张久成。他决心引领乡亲走机械化道路,发展高效农业,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步伐。

  艰难起步赢得信任

  2010年的中秋之夜,张久成永远不会忘记。恰逢假日,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来了,此时正是洽谈合作的好时机。天刚下过雨,张久成和社员放弃和家人团聚,趁着月夜,挨家挨户,敲门、问候、交谈……一晚下来,口干舌燥,仅签订24亩地的土地合作协议。凭着一股执着的劲儿,张久成不言放弃,坚持田间地头推销自己的合作社,一季过后协议托管的土地面积增至49.8亩。夏种开始后,15台插秧机开始工作。

  咦,这机器插的苗子怎么那么稀,怎么可能比栽得紧而多的直播稻收成好?这让第一批接受张久成的“保姆”服务的村民们心里很没底。面对质疑,张久成的回答就是三个字——等收成!此后,张久成忙碌的身影总是在田间地头出现,查病害、观长势,除虫除草施肥,无微不至的“保姆”服务随着阳光、雨露一起播撒在了这49.8亩的稻田里。功夫不负有心人!收获季节,原本稀稀拉拉的机插稻分蘖更多、颗粒更饱满,成色更醒目,体现出比直播稻更明显的优势,平均每亩增产100公斤!这样,张久成推行以统一选种、育秧、栽插、植保、管理、收割六项服务的委托种田服务模式首获成功,闯出了耕种服务的创新之路。敢想敢干的张久成,辞掉工作,变卖房屋,筹资30余万元,购买手扶插秧机15台,配备了全市最早的一条育秧流水线,组织4个成员,在2010年成立了惠丰农机合作社。

  大展身手拾级而上

  2012年,张久成以优质的服务和最小化的收费,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量,增加了收入。周边农户见证了这一切,要求加入合作社的越来越多。合作社的规模扩大,本该是件高兴的事情,但“田保姆”张久成因压力过大、过度劳累住进了医院。半个月的住院治疗,是张久成创业以来给自己放的最长的假。“休假”期间,面对突然猛增的服务面积,张久成不得不认真思考和谋划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培养人才、购置器械、增设育秧基地、丰富服务模式、合理制定价格……一环扣一环、事无巨细。不断地学习、调研、借鉴,最终摸索出了一套规范化、高效率、农民受益最大化的服务模式:服务费用全部通过农民代表商议一致决定,绝大部分服务项目的收费价格低于市场价;吸纳当地留守老人、妇女和困难户参与劳动,并按天计算酬劳、及时发放;针对家庭困难的农户,实行“先上车后买票”的服务模式,待粮食出售后再补交费用。在发展模式上,合作社一直探索并积极实践“合作社+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生产上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先通过900到1000元一亩的价格,流转集中连片土地,选择产量稳、口感佳、适应性好的品种,采取生态、有机方式开展适度规模机械化种植,从而保证稻米的质量。组建稻米加工公司,建成60吨粮食烘干中心,有效地弥补粮食生产薄弱环节,延长了粮食生产加工产业链,实现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同时根据当年产业发展情况,给予社员保底100到200元不等的盈余分红,几年累计发放盈余分红80万元。2016年合作社收入达到1368万元,带动农户就业300人次,增收200万元。在销售模式上,2013年合作社成功注册了“淮珠”牌大米,进行品牌化包装,不仅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同时也推动了订单农业、包产包销,更进一步促进了农机合作社的做大做强。2016年12月和2017年1月,“淮珠”大米分别荣获“江苏省十家农民合作社十个畅销产品品牌”、江苏好大米银奖。

  党建引领强势发展

  在张久成的带领下,从2012年起,合作社逐渐进入平稳的发展状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合作社。为强化合作社的凝聚力,张久成在合作社成立了党支部,以党建引领合作社发展,把党支部政治上的优势和合作社经济上的优势合二为一,支部委员、党小组组长兼任各个生产环节负责人,以“合作社+支部+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既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又让农户思想富裕,呈现出党建和经济发展双赢的局面。作为党员的他,定期组织党员社员上党课,主动开展交心谈心活动,引导农户在学技术用技术、扶贫济困、服务群众、团结群众以及促进发展等方面发挥表率作用。农户刘某妻子得了肺癌,合作社不仅免除了所有种田服务费,而且送上1000元的救助金,还安排其参加合作社,一天少则七八十元,多则二三百,有效减轻了家庭负担。近年来,惠丰农机合作社先后不同程度减免了160户贫困户的服务费用,吸纳了112名困难户入社工作,以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在党建引领下,合作社表现了前所未有的凝聚力。

  六年来,惠丰农机合作社拥有社员378名,吸纳112名困难户入社工作,机械设备达到500余台、商品化育供秧基地3个,全托服务面积1380亩,半托、单托服务面积60000余亩/次,遍及全区8个乡镇,受益农民达11920人。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