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网

淮安市自媒体协会主办
— 创新 协作 开放 —

拓展资产扶贫实践 共享产业发展成果

 

  资产扶贫,就是将自然资源、公共资产(资金)或农户权益资本化或股权化,相关经营主体利用这类资产产生经济收益后,贫困村与贫困农户按照股份或特定比例获得收益的扶贫方式。这种扶贫方式采用将扶贫资金作为贫困群体的资本整合入股到优势产业,再通过收益分红、就业、技术培训和产品回购等方式回馈到贫困群体身上。它改变了以往“大水漫灌式”的扶贫,转而采取一种更为精准的“滴灌式”扶贫,政府推动将帮扶资金与当地地优势项目或产业的融合,旨在为贫困农户构建起可持续的脱贫参与、上岗就业和稳定收入的机制,从而享受到产业发展的成果。

  ■ 梁文凤

  我市通过盘活资产保收益,探索资源承包、资产租赁、农业开发、入股分红联合发展模式,在资产扶贫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一是推进资源变资产,让沉睡的要素活起来。市政府安排10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用于产业扶贫补贴和经济薄弱村发展实体经济。各县区积极整合扶贫资金,支持龙头加工业、规模养殖业和光伏发电等项目,获得丰厚的投资回报。涟水县投入6000万元分别在义兴镇建设食用菌产业园、保滩镇建设高效农业连栋大棚等产业化项目。二是推进资金变股金,将分散的资金聚起来。淮安区利用省级扶贫资金在钦工镇镇西村兴建206幢高标准鸽舍,每年可得租金收益329.6万元。三是贫困户变股民,使增收的渠道多起来。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等入股企业、合作社或其他经济组织,按照股份获得收益。如盱眙通过村党组织牵头组建合作社推进土地流转,土地集中经营,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民,实施虾稻共生种养技术,带动低收入农户加入“稻虾共生”养殖队伍,目前,全县已推广虾稻共生面积13.5万亩,沿河沿湖乡镇近八千低收入户成功实现脱贫。 

  资产扶贫制度作为一项开发式扶贫策略,既是公共服务供给侧视角下一项重要的扶贫方式改革与创新、也是“五大发展”理念在扶贫工作中的具体实践。我市认真坐实资产扶贫制度既是落实和推进辖区内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的具体内容与体现,也是践行党的十九大报告精准扶贫思想的重要体现。从具体操作层面来看,结合淮安实际,资产扶贫机制需要着重于以下方面的建设:

  一是资产扶贫的稳定性。就淮安贫困群体来说,农村贫困人口是解决贫困问题的主要对象。因此合作社等村庄治理机制应以经济目标为导向,真正形成以农民利益为共同体的合作社,一方面有利于大规模土地流转及规模化农场的形成,另一方面可以成为“三农”的主导力量,在技术资金等方面全方位支持农民的技能技术水平提升,也能够以群体的力量,使农民共同面对市场争取定价权。

  二是资产扶贫的连续性。资产扶贫制度的落地单纯依托财政资金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要撬动来自社会各领域的资金、资源参与投入贫困治理,因此,如何合理整合和统筹社会资源是淮安坐实资产扶贫制度的关键环节,也是强化政府与社会、市场多元互动合作的资产贫困治理机制的重要因素。贫困治理是一项公共事务,也与公共利益紧密关联,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促进者和维护者,在贫困治理过程中扮演着主导作用,在继续开展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地区公共服务环境的同时,要通过农村金融改革、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系列措施,根据市场规律,因势利导,以市场带动产业发展,助力扶贫开发。主要运用市场手段盘活农村资产要素,支持以土地、资源等入股参与产业发展,把发展红利装进群众腰包。积极动员各类社会组织和社会企业将履行社会责任和促进社会公益与贫困治理紧密结合起来,开展社会帮扶、公益募捐、公益宣传、贫困地区人才培训、定向提供就业岗位等多种社会力量参与扶贫。通过创新扶贫模式,用好、用活扶贫资金,采取入股分红等方式,建立农业企业与贫困户的联利机制,解决贫困户资金短缺、个人创业乏力等方面的问题。从淮安光伏扶贫项目的筹资模式来看,淮安一部分光伏扶贫项目采取政府出资+农户从当地农商行贷款的模式,盱眙县天泉湖镇西湖村的光伏扶贫项目,政府出资9万元,农户从当地商行贷款95%以上,贷款期结束后贫困户每年收益在3000元以上;此外,淮阴区刘老庄乡刘老庄村、淮安区苏嘴镇一心村光伏扶贫项目由省经信委等政府部门牵头给予资金部分扶持,每年每户贫困户的年收益也不低于3000元,从而实现贫困户投资、就业、收益多赢,让以往的“一次性”扶贫方式变成“细水长流”,保障资产扶贫连续性。相关主体的各项扶贫措施也都以了解和解决贫困户的真实需求为基础,开发设计参与式扶贫项目,逐步让让贫困户成为贫困治理的核心主体,最终形成了政府、市场、社会和贫困户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多元共治的贫困治理主体结构。

  三是资产扶贫的发展性。通过运用多种资产管理和投资运营手段,建立动态资产管理和实时监控平台。为实现贫困户资产性收益的最大化以及贫困地区和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持续强化,各地对各类资产应详细建档,资产扶贫中的资产主要包含社会自然资源,即水电资源、旅游资源、矿产资源等;农户和村集体自有资源或权益,即土地资源和林权,通过农户土地流转和土地入股、村集体荒山荒坡入股、村集体和农户的林权流转和入股等;扶贫或其他资金以入股、借贷等形式直接进行投资,不涉及购买或建设等环节,可以支持优势企业利用扶贫小额信贷作为失能、弱能贫困人口的股金,享受分红;扶贫或其他资金投资生产设施和不动产,并以其入股或出借给经营主体。强化资金管理、严格审批、财务公开,定期进行风险评估。此外,加强监督,明确资产运营方对财政金融资金形成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建立健全收益分配机制,保障贫困户尽快获取收益并在项目持续期内拥有稳定的回报,对资产收益扶贫项目中的贫困户实行动态管理,根据人员变动合理调整收益分配,并确保资产收益及时回馈持股贫困户。探索贫困户收益最大化机制,即实现租金、股金、薪金等相结合,贫困户在收益分配中所占比率要达入股资金的一定比例。最终实现资产扶贫的“对象精准,项目精准,资金精准,措施精准和成效精准”等目标。

  (作者系淮安市委党校教师)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