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网

淮安市自媒体协会主办
— 创新 协作 开放 —

织牢民生保障“安全网”

 

  ■ 汪厚林 姬长波 彭丽娟

  

  近年来,淮阴区民政局秉承幸福淮阴建设理念,突出一个“实”字,聚焦一个“准”字,主动作为,乘势借力,创新举措,过细工作,努力织牢民生保障“安全网”,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主动作为,努力实现应保尽保。从三个方面着手,杜绝“漏保、错保、人情保”。(一)完善制度设计,筑牢低保“防火墙”。淮阴区政府出台了《城乡低保工作责任及追究办法的通知》,民政局配套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低保规范化管理的通知》等制度,对低保对象的申请受理、调查评议、公示比对、审核审批、档案管理、责任追究等环节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促进低保工作规范高效,筑起了“防火墙”。(二)主动深入排查,架起对接“连心桥”。该局主动作为,召开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工作交流座谈会,邀请村(居)书记、会计、老党员、低保户代表以及乡镇民政工作分管领导等人员参加座谈会,听取基层对低保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在全市率先出台《淮阴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应保尽保排查专项行动,要求各乡镇分别对在册城乡低保对象和已“建档立卡”的低收入家庭全面进行逐户摸底排查,主动发现并及时将其中丧失劳动能力、无经济收入来源、处于重度贫困、靠自身条件无法改变生活状况的对象以及因重病或因突发事件导致家庭困难的家庭全部纳入低保保障,充分发挥低保在扶贫攻坚中的兜底作用,新增保障对象516户1420余人。(三)多方现场会办,开出疑难杂症“好药方”。探索建立“区乡村联合会办机制”,即建立由乡镇牵头,局包乡干部、乡镇分管领导、民政办人员、包村干部、纪检、财政所人员、村(居)委会干部及群众代表参加的集中会办机制,进行现场讨论会办,形成会办意见并在村组再次公示,公示无异议的,及时予以审批纳入保障,有效防止了漏保、错保现象发生。

  乘势借力,努力实现精准救助。(一)优化方法,让入户核查“步步留痕”。在低保核查中,结合“三进三帮”活动,认真核实在保家庭人员信息、收入和财产状况,还要求采集低保户主身份证、低保证、存折本照片,以及家庭房屋、生活场景照片,从而全面、客观、真实掌握低保家庭实际情况,有效杜绝了低保金被冒领、套取以及“二次分配”等违规现象的发生。(二)强化督查,让低保政策“落地生根”。建立了低保“四轮核查机制”:一是局业务科室梳理排查。业务科室对低保专项资金安排、拨付及使用情况进行分类梳理,查文件、核数据、审程序、看发放,形成资金数据统计和发放对象名册,由科室负责人、分管领导签字背书后报局纪委备案;二是乡镇自查自纠。各乡镇民政办积极会同财政所等部门对照要求定期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发现问题线索立即上报;三是包片蹲点抽查。采取“局领导包片、机关人员蹲点”的工作机制,深入乡镇、村组按照30%的比例进行随机抽查,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并通报情况,存在问题的一律移交纪检部门查处;四是重点解剖检查。防止自查自纠“走过场”,对随机抽查成效不明显的乡镇组织重点检查。一年来,通过“四轮核查机制”共整改低保问题12个,问责通报7人,立案查处2人。

  创新举措,努力实现阳光救助。一是统一制作公示栏。专门安排资金为全区21个乡镇、259个村(居)委会统一制作配备社会救助专用公示栏,统一规范公示地点和内容,包括救助对象姓名、致贫原因、保障人口、保障类别、保障标准,还公布“救急难”联系电话、监督举报电话。二是开设微信直通平台。开通了“淮阴民政社会救助”微信公众号,将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各类救助政策、操作程序、工作动态、审批结果等救助信息及时向社会宣传和公示,公众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与该局进行网上实时互动,对于群众提出的咨询和建议,及时给予回复和反馈,建立起与社会、百姓互动交流的“桥梁”。三是试行第三方评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第三方评定机制,对低保对象的家庭收入、财产状况等开展评估,最大限度地防止不符合条件的人“混”入救助群体。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