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网

淮安市自媒体协会主办
— 创新 协作 开放 —

苏北方言□ 王伟东

我出生在苏北的小村庄,在地地道道的方言环境中长大。上学,和同伴在一起学习玩耍,当然说方言。讲台上的老师,是同村人,教学时还是方言教起来既顺溜又易懂。可以说,苏北方言是我纯正的母语。

十八岁那年,我从苏北老家到杭州西子湖畔的部队服役,叠被子、走队列、打靶等军事训练科目从没难倒我,但一口苏北方言却让我产生不少烦恼。我和战友说话,战友听不懂,常常茫然地望着我,我努力解释,却越解释越不清楚。各种别扭、尴尬、无奈,甚至还闹出许多笑话。一次,我和战友在训练场上走队列久了,口干舌燥,疲惫不堪,当连队干部宣布休息时,我对战友们说,我的“颈康脖子”和“格己头子”生痛,都不想训练了,周围战友面面相觑,也幸亏他们没听懂,否则我的面子就丢大了……为了更好地融入部队生活,我开始认真学习普通话,留心听别人说,弄不懂就查字典,渐渐地,我突破了语言障碍,可以与战友们正常交流了。

当然,最开心的时刻是和老乡战友见面,用纯正的苏北方言,大声地畅谈部队的火热生活,细说家乡的趣事。正是那熟悉的乡音,让千里之外的我们牢牢地粘在一起。最兴奋的是,得知老乡战友的父母从苏北老家到部队探亲,我们知道后,不管是同营的老乡战友,还是远离数公里的,那怕没钱购买礼物,即便是空手,也会兴匆匆地坐车或骑车赶去,视战友的父母如自己的亲人,围坐一起,说着原汁原味的苏北方言,亲切无比。

当兵第三年,部队领导批准我回乡探亲,我激动不已,购了些当地特产,立即朝老家赶去。一路上,越往北走苏北方言的味道越浓,特别是过长江到了苏北地界,听到喇叭里的播音员用一口苏北方言播放消息时,感觉老家就在眼前、亲人就在身边。

写作路上,方言也为我制造了些小麻烦。那年团部举办征文演讲比赛,作为营里小有名气的“笔杆子”,在连队干部的动员下,我报名参加,写了一篇《当兵无悔》,被连队推荐到团里,团首长看后,认为主题和内容不错,一致确定让我参与演讲,我无比欣喜。苦练一周后,我正式登台演讲,结果只得了优胜奖。记得后来团首长还感慨:小战士的演讲稿写得很好,就是演讲时,苏北方言太浓,普通话不标准,说不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呢。

后来,我慢慢改变了讲话方式,对家乡人用苏北方言交流,对外乡人用普通话沟通,既能享受苏北方言交流带来的亲切,又能感受普通话沟通带来的方便。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