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网

淮安市自媒体协会主办
— 创新 协作 开放 —

我市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融媒体记者

左文东

近年来,我市积极策应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国家战略,围绕“文史一脉相承、生态一道整治、产业一线链接”思路,不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贡献淮安力量。

集聚式会展凸显振兴弘扬主题

2018年6月1日至3日,成功举办“运河传情 匠心筑梦”——首届中国(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展,8省41市160余个非遗项目、近200名非遗传承人齐聚淮安展示交流,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同时,策划举办了江浙沪秧歌号子邀请赛、“一带一路”淮扬菜烹饪技艺表演及非遗菜品展示、洪泽“三省六地”渔鼓群英会、淮安中国大运河文化周、郎静山杯新画意摄影双年展、中国大运河主题艺术摄影展、首届“运河文学”论坛暨全国知名作家采风行、“大美运河——运河沿线城市书法作品展”、“运河情缘——运河沿线城市美术作品展”等系列主题活动,在新形势下进一步讲述江苏好故事、传播江苏好声音、展示江苏好形象。

规范化管理护航科学保护传承

完成淮海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杨秀英抢救性记录工程,编撰出版《人文淮安——淮安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览》卷六等专题非遗书籍。推进实施《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资助及绩效考核管理暂行办法》,实施代表性传承人奖惩机制,对年度绩效考评优秀者予以适度奖励,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者启动退出机制,依法行政、科学保护、规范管理的路径更加明晰。

阵地式传承助力非遗薪火相传

命名4批共70家市级传承基地,涟水县、省淮海剧团等基层地区和单位注重非遗项目扎根校园。省淮海剧团在淮阴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淮阴区实小开设淮海戏班,推进普及传承;淮师附中、涟水县河网中学和军民小学等学校编撰了泥塑、莲湘等校本教材,推进常态化教学传承。清江浦非遗工坊传习基地建成开放。金湖县组织传承人深入镇村,培训基层传承传播人才。

创造性转化激发创新发展活力

淮安文创港投入运营,市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成为省级文创试点单位。加强与传承人的合作共享,设计开发了云锦、瓷刻、蛋雕、博里农民画、剪纸等一批非遗文创产品,销售前景良好。清江浦区开设文创驿站,创建非遗电子商城,“互联网+非遗”的叠加效应逐步显现。支持非遗传承人创新产品,省级项目骨康外敷药酒炮制技艺传人詹天祥将祖传药酒制作成膏药敷贴,市场反响良好。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