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网

淮安市自媒体协会主办
— 创新 协作 开放 —

老人反复心衰 医生搭“线”救命

■张娣娣 申琳琳

今年70岁的杨大爷,7年前因心脏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在当地医院安装了心脏双腔起搏器。近年来,老人频频出现胸闷、气喘等症状,为此反复住院治疗好几次,以缓解症状。1个月前,老人症状再次加重,胸闷 气促不能平卧,当地医院以心力衰竭收治入院,虽为其给予强心、利尿、抗感染等治疗,病情却始终不见好转。情急之下,老人子女将其带到市中医院向心血管科副主任鲁锋求治。

鲁锋根据患者既往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心脏彩超、心电图等相关检查发现,患者心房、心室运动严重不同步;心脏彩超显示射血分数(EF)仅有34%(正常值>50%),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鲁锋认为,若不尽早排除患者心脏收缩不同步现象,心衰症状难以纠正,必须采用三腔起搏器(又称心脏同步化治疗)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考虑到杨大爷年纪较大,又伴有高血压、肾功能差等基础病,鲁锋决定尽可能将手术创伤降至最小——在老人原有心脏起搏器上“搭一根线”到左心室,把双腔起搏器“升级”为三腔起搏器。术前,鲁锋对原有的起搏器型号、电极等进行匹配检测,并制定周密安全的手术方案。放置于患者左心室的电极,需要通过一根冠状静脉窦绕行去目的地,而且只有把电极放到该静脉分支较深部位,才不容易脱位。术中,鲁锋发现,杨大爷由于反复心衰,心脏明显增大,冠状静脉窦的入口十分难找,再加这根静脉走向迂回、分支纤细,电极线绕3个弯才到达目的地。术后,老人心电图形态和宽度均接近正常人,且心律规整。

“搭一根线”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对医生手术要求极高。鲁锋说,人的心脏分为4个工作室(左心房、左心室和右心房、右心室),正常情况下左右两边是同步收缩的,这样才能把血泵出去满足全身器官的血供需求。杨大爷的心脏之前因为房室传导阻滞,在右心房、右心室已植入两根“人工”电线缓解部分功能障碍。反复心衰主要与左心室的“罢工”有关,这就需要在此处加一根电线来化解。

鲁锋介绍,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具有发病率和死亡率双高的特点。对于反复心衰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来说,采用三腔起搏器(又称心脏同步化治疗)是个不错的选择。其优势在于可一定程度恢复左右心室收缩的协调性、最大程度改善心脏做功的效率,从而改善心衰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心衰死亡率。

“心脏起搏器相当于心脏的充电器,可永久安装在体内,是心脏病患者最重要的救命‘宝贝’。”鲁锋提醒患者,起搏器安装之后,应在医生指导下定期复查凝血功能、及时更换起搏器电池,要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避免感冒、定期检测起搏器的功能状态。如果经常出现夜间睡觉被憋醒、尿量变少、脚踝浮肿、全身乏力等不适症状时,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最好及时就医防止发生心衰。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