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网

淮安市自媒体协会主办
— 创新 协作 开放 —

幸福敲响农家门

■ 融媒体记者 季明稳 通讯员 房成东

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元年。一年来,我市上下紧扣战略部署,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奋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淮安落地生根。

日前,涟水县合心村、金湖县新塘村成功入选《江苏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典型案例》,走在全省前列。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一年多来,农村有了哪些新变化?农民收获了多少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记者走访了这两个省典型案例村,以观察全市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土地长出致富苗,扎根农村有希望

淮安是传统农业大市,多年来,农民在田间精耕细作,一麦一稻是土地的主要收成。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更多资金、项目流向农村、农业,带来了新的经营理念,加快推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让以土地为生的农民看到扎根农村的希望。

近年来,涟水县陈师镇大力发展中草药种植产业。利用临近乡镇的优势,合心村也将目光聚焦到中草药种植上。2018年,该村先后引进4个项目,流转土地3500亩,用于种植白芍、葛根、丹参、玫瑰等10多个品种的中药材。“新项目不仅为村集体和村民带来了土地租金收益,更带来新的经验理念和种植模式,将中草药种植的效益最直观地呈现给农民。”合心村党总支书记沈正海说。

在合心村,江苏闽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的2030亩中草药项目迎来第一个收获季。该项目以中草药育苗、种植为主,当下正是丹参苗销售时期。“目前丹参苗价格、市场良好,仅剩的70亩丹参苗也已全部预订,主要销往周边以及山东、河南、安徽等地。”该企业负责人卓永芳告诉记者,从建筑行业转行投资农业,正是因为看到乡村振兴战略释放的商机。目前该项目已投资1100多万元,未来还将投入1000余万元。

“今年,我们计划探索新的项目合作模式,鼓励农民分片承包药田,由企业统一提供药苗、技术,统一收购,带动更多农民靠中草药种植致富。”沈正海告诉记者,农民抗风险能力较低,只有看到项目实实在在的效益,大家才有信心敢效仿、敢投入。

在金湖县戴楼镇新塘村,多元化种植养殖成为农民向土地要效益的新选择。去年,承包80亩土地的新塘村村民吴九州去了一趟盱眙县黄花塘镇,看着当地稻虾共作的喜人收益,吴九州回家自己算了一笔账。“一亩地收1300斤水稻和750斤小麦,水稻一斤1.27元、小麦1.1元一斤,亩均收入约2400元,刨除700元的土地租金以及各类人工、肥料、农药等支出,一年收入所剩无几。”吴九州告诉记者,盱眙稻虾共作的亩均纯收益多达4000元。因此,今年他决定拿出10亩地来试验稻虾共作,如果收益好,就将80亩地全部改为稻虾共作。

家门口打工就业,农民增收有保障

乡村振兴首先要解决的是农民钱袋子问题,也就是要让农民富裕起来。过去,不少淮安农民选择外出打工,如今,农民有了更多选择。

中午11点左右,合心村大街上迎来了下班潮,成群结队的村民骑车回家,洗菜、做饭。虽然同样是在田间忙碌,但和过去不同的是,他们现在有了固定的上下班时间,每天拿着固定工资。

村民们上班的地点是陈师镇万亩百药园。田垄纵横交错的百药园一角,63岁的徐子华正在指挥着挖掘机疏通沟渠。2018年3月,他放弃了从事多年的瓦工手艺,来到闽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工。“一天100元,按月结算。”徐子华说,现在年纪大了,体力活做不动,出门打工没人要,本来打算在家休息,但有了家门口的工作,他就毫不犹豫地来了。

据沈正海介绍,为了方便村民打工就业,村里还专门成立了劳务公司,负责联系对接企业,让想工作的农民不仅有去处,更多了份保障。

在新塘村,家门口打工就业同样十分便捷。正旭电子有限公司是该村招引的项目,目前企业发展态势喜人,不仅为增加村集体收入作出贡献,还吸引了近50位村民在企业就业。除了考虑到年轻人的就业问题,该村还通过探索共享菜地、共享果园等模式,让低收入农户、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增收致富。目前,该村24亩的共享菜地已成为20余家低收入户的增收新渠道。“农民种菜,村里牵头找客户,不愁菜卖不出去。”新塘村党总支书记高后兵告诉记者,目前该村已与多家乡镇企业签订用菜协议,保障了村民的稳定收入。

眼下,由客商在新塘村投资的龙虾养殖项目正值销售旺季。“初一开始出货,8天就卖了8000多斤。”企业负责人薛传魁告诉记者,项目全部雇用新塘村村民,每天按照100元结算。

搬新居住洋房,幸福生活有盼头

整齐划一的洋房、平坦宽敞的道路、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在两个典型村,乡村振兴描绘的美丽村庄正展现出动人的现实模样。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