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网

淮安市自媒体协会主办
— 创新 协作 开放 —

聚焦创新 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 记 者 宋莹莹

  通讯员 史志荣 钱国文

  今年是农业农村部确定的“农业质量年”,淮安农业将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市农委作出“坚持质量第一,坚定不移提升品质,着力推进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的部署安排,迈出了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创新政策举措机制,由量的扩张向提质增效转变。淮安粮食在2015年实现“十二连增”,亩产保持在460公斤以上的高位,高标准农田占比达57.5%,主要农作物良种率98%以上,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扎实稳固。

  创新产业发展机制,由多元铺开向主导集聚转变。围绕做大做强“4+1”主导产业,构建现代高值高效农业产业体系。2017年,我市“4+1”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达到了79%,优质稻米面积260万亩,占水稻种植的六成多,为农增收3亿元;高效设施园艺面积132.7万亩,比重18.7%,其中“5151”(亩效益5000元、1万元、5万元和10万元)占主导;“淮安黑猪”肉每斤高达80元,生猪大中型规模养殖比重达72%;“盱眙龙虾”富民效应达百亿级,常年带动从业人员20万人;拥有各类休闲经营主体近600个,产值10亿元。产业的集聚发展,有效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增收优势。

  创新质量安全机制,由产得出向产得优转变。近年来,我市坚持“双安同创”,持续认证有效“三品一标”1000多个,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健全四级监管网络,蔬菜、畜禽、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国家和省市例行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质量安全监管进入全省先进行列,“一见倾心、吃得放心”的“淮”字头农产品一度在南京农展会、上海农展会等卖到脱销断货。

  创新绿色生态机制,由粗放式向集约转变。在推动绿色发展上,淮安首创两项全国经验。一是测土配方施肥。二是户用秸秆“四个三”模式全国推广。

  创新品牌营销机制,由“埋头生产”向“抬头市场”转变。培育 “名特优”知名品牌农产品,先后创成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个,中国驰名商标6件,农产品地理标志8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20件,数量居全国设区市第一。其中,“盱眙龙虾”品牌价值近170亿元,洪泽湖大闸蟹80亿元,“淮安红椒”46亿元,还在逐年提升。“盱眙龙虾”累计诞生千万和百万身价的虾王630多个,富民效应明显。今年3月15日,我市 “淮味千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在北京发布推出,成为全省第二个市域公用品牌,社会各界反响强烈。

  创新主体培植机制,由小农户向规模化转变。我市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一直走在全省的前列,去年底全省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推进会在涟水举办,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度达38.9%,苏北领先。尤其重视农业龙头企业的培植,先后扶持评先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15家,其中省级以上52家,国家级4家,产业富民带动效果较好。2017年,全市52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65.25亿元,利润12.11亿元,带动农户91.32万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