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网

淮安市自媒体协会主办
— 创新 协作 开放 —

为实现“强富美高”新涟水而不懈努力

 

  ■ 涟水县环保局党委书记、局长 张翼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作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个重要理念,作为“十三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理念。以更高的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不断地改善生态环境,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今年是涟水县生态环境变化最大的一年。按照省市部署,年初以来,全县大力开展以“两减六治三提升”为主要内容的改善生态环境攻坚战,2017年计划实施重点环保项目48个,总投入41.75亿元。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势推进,取得丰硕成果。目前,“减煤减化”方面,全县拆除砖瓦厂13家,整治3家;完成锅炉改造104台,完成经济开发区西区集中供热项目建设。已关停化工企业1家,其他化工企业全面推进整改提升,降低了安全和环保风险。“六治”方面,水环境治理成效明显。建立实施“河长制”,强化了重点水功能区、主要河道管理力度。按照年度计划,完成县乡52条河道疏浚和52座村庄河塘整治任务。铺设农村饮用水三级管道5088.4公里,已改造入户4.5万余户,保障了广大农村群众引水质量。生活垃圾治理步伐加快。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粪便处理项目开工建设,城区垃圾分类开展试点。黑臭水体治理有序开展,各项重点工程按时序进展顺利;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优化了农村环境。全县关闭拆除7家禁养区养殖企业,整治规模养殖场310户;VOCs治理按行分类施策,加强技术指导,取得明显成效。认真排查环境隐患,逐项治理。完成测土配方施肥、堆场扬尘等专项治理项目,华昌固废主体工程完工,水环境监测体系完成项目设计,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全面开展。

  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生态保护水平大提升,《涟水县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涟水县“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涟水县生物多样性规划》等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进一步落实。环境经济政策调控水平大提升,通过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奖励政策的实施,保障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执法监管水平大提升,环境执法监管以提高执法服务能力为重点,不断加大环境日常监管频次,强化监管措施,严格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今年来共查处环境违法行为41件,处罚金额129.49万元,涉嫌环境犯罪2件,抓获犯罪嫌疑人3人。

  推进专项行动,保护生态环境,是时代赋予我们环保人的责任和义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环境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一头连着社会和谐稳定。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障民生,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民生。当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生态环境质量在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为了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我们要勇于担当,坚持常态监管,严格执法,为绿色发展保驾护航。按照《涟水是环境保护网格化划分及监管方案》文件要求,强化环境保护督查督察。既查企业整改落实情况,又积极配合有关组织或单位督查属地管理、主体责任履行情况。真正形成“党委政府对本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负总责、环保部门牵头抓监管抓执法、相关部门既要管业务又要管治污”的良好监管格局。同时,要大力推进“263”专项行动深入开展,进一步强化监管能力,大力提高监管成效。着力推进环境保护新法新规新标的实施,把隐患排除、环境信访、投诉举报、上级批转和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作为重点,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行政手段,保持打击环境违法的高压态势,依法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严管重罚,让违法者付出高昂代价,让守法成为常态,为人民群众当好环境安全的“守护神”。

  党的十九大召开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于我们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让我们全系统党员干部以饱满的热情,创新的精神,务实的作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实现“强富美高”新涟水而不懈努力。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